(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 2 大战中的插曲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 大战中的插曲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教材 适用 2023 2024 学年 高中语文 单元 大战 中的 插曲 课件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大战中的插曲1厘清全文的线索、情节,了解聂荣臻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领悟对敌政治工作以及革命的人道主义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力量。1小说和散文的叙事线索是鉴赏此类文学作品要把握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2中国革命传统文学作品,是新课程标准任务群的重要学习内容,也将是新高考的考查内容,考生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课前预习结构图解 概括主旨课上思辨拓展延伸积学储宝 课前预习1.走
2、近作者 聂荣臻(18991992),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8月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9月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8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主要著作编为聂荣臻军事文选。2.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的八路军是作战的主力之一。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
3、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在这次战斗中,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来。3.读准字音襁褓()井陉()孤苦伶仃()拽()颠簸()沟壑()幡然()掷弹筒()殒命()化干戈为玉帛()兵戎相见()哺乳()qin boxnln dnzhuidin bhfnzhynbrnb4.解释词语(1)刀光剑影:_(2)襁褓:_(3)翻山越岭:_(4)横征暴敛:_(5)背井离乡:_(6)至仁至义:_(7)兵荒马乱:_ 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翻高山,越峻岭。
4、形容长途跋涉的艰辛。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最重仁爱,最讲大义。至,最。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8)来龙去脉:_(10)化干戈为玉帛:_(10)兵戎相见:_ 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发生武装冲突。兵戎,指武器、军队。5.辨析词义(1)不堪设想/危如累卵 相同点:二者都有“情况非常危险”的意思。不同点:“不堪设想”侧重于表现事情结果的难以想象;“危如累卵”强调情况危险的程度之重。(2)惨无人道/惨绝人寰 相同点:二者都有“非常狠毒残暴”的意思。不同点:“惨无人
5、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儿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是对陈述对象行为做法的形容;“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是对客观情状的形容。(3)功劳/功绩/功勋 相同点:三者都含有“对事业的贡献或功劳”的意思。不同点:“功劳”运用范围比“功绩、功勋”广,语意程度在三者中最低,它泛指贡献,多用于一般事情上。“功绩”常指较大的贡献和成就,语意程度在三者中居中,多用于重大事业上。“功勋”专指重大的贡献、特殊的功劳,语意程度最重,多用于国家、人民的重大事业上。(4)宣告/宣布 相同点:二者都有“公开使大家知道、明白”的意思。不同点:“宣告”侧重于重大事件的宣布,行为主体可以是人、
6、机关、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事件。“宣布”侧重于用公开的形式告知,主体是人或机关、单位。课上思辨任务 一 理解文章内容1.聂荣臻正在指挥部队向日军发起全面进攻,为什么还要救两个日本小女孩呢?答:因为他想: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人明白,日军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儿童。这充分体现了聂荣臻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2.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何“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答:(1)聂荣臻做这件事表明了我军愿意缔结中日友谊。(2)体现了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以及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永久和平奋斗到底的决心。(3)这些举动感化了日本军民,
7、让他们感受到了我军的善意。任务 二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1.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句子中所蕴含的感情。“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答:这些句子描写了聂元帅对两个日本小姑娘的关爱之情,“抱起”“赶快”“牵着”“拿来梨子”等一系列词语突出表现了元帅的细致入微和对孩子的关爱,更加表现了元帅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2.如何理解“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这句话的内涵?答:(1)在激烈的战火中拯救了两个日本小姑娘。(2)拯救这两个日本小姑娘有益于宣传我党我军政策。(3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704.html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