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选修 课程 变革 困惑 反思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于2019年秋季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启动,现已扩展至江苏并将继续扩大实验范围。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重构课程文化;变革教材内容,重构教材体系;更新教学方法,重构方法体系:语文课程充满了活力。但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又给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困惑,如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定位问题、选修课程服务主体问题、选修课程评价公正性问题。新困惑又在滞碍着课程改革实践。因此,审视选修课程实践,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人文教育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带来的新变革(一)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课程文化开设语文选修课
2、程不始于今日。1921年,南京高师附中、江苏一中、江苏一师附中等学校就进行过选修课程实验;1922年,江苏、浙江等15个省区49所学校开设了选修课程。适应推行新学制的需要,廖世承等身体力行,在江苏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语文选修课实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80年后,语文教育重设选修课程,但这一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归,而是传承与发展。从开设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看,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课程形态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首先,语文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教育方针一直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全面发展难以落实。实施选修课程,教师的视野拓展了,他们既要关注学科教学又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比如,上
3、海建平中学将学生核心素质定位为: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和领袖气质。为此,语文教育的着眼点就由知识本身转变为人的发展。其次,主体意识增强。“所谓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或社会集团。”学生主体意识表现在选课的自主性方面,教师主体意识表现在参与课程开发方面。学生由“去中心”转变为“课程中心”,课程由“防教师课程”转变为“教师自觉参与开发课程”。再次,研究的自觉性增强。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学生对话、与专家对话,加快了专业发展。近来时兴的教学反思日记就是教师自主参与研究的表征。随着语文选修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对话文化”“
4、学习文化”正在逐步整合成“语文选修课程文化”。(二)更新教材内容,建构教材体系中国语文教材长期沿用“文选型”技术路线编排,如1903年陈东极、许朝贵主编的中等国文读本,1908年吴增祺主编的国文教科书,1909年林纾主编的中学国文读本。因选编者的爱好、学养不同,文选型教材往往缺少科学性。1935年,夏丏尊、叶圣陶主编的国文百八课开辟了语文教材编写的新纪元。叶圣陶在“编辑大意”中说:“在学校教育上,国文科向和其他学科对立,不被认为是一种学科,因此,国文科至今还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本书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是想给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在张扬科学的大环境下,为语文教育争得科学地位
5、,语文教材走科学性编排路线无疑是一种进步。“每课一个单元,有一定目标,内容含文话一篇,文选两篇,文法或修辞一篇,习问数题,各项打成一片。”以单元为单位,将知识系统化,使语文教材具有了科学性的特点。此后的几十年间,语文教材大都沿用了这种模式。单元组元实现了教材编写的跨越,但是它又使语文教材编写陷入了知识细化、组元抽象的怪圈。语文教材编写面临着新的超越。新课改引入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语文教材编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新教材都可分为两大类型:必修教材、选修教材。选修教材按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五个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以诗歌散文为例,人民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初中语文 文摘(生活)为什么雪夜要“闭门读禁书”.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