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 专题 9《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选读
- 资源描述:
-
1、专题导语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让歌妓唱来助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悲欢离合的圈子。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这叫“新天下耳目”。凡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而且,他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形成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学习本专题,重点把握以下内容:1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思想以及苏词对宋词的深远影响。2初步了解苏词清新明快、沉挚
2、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3通过比较,了解苏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及豪放词的艺术风格。学习本专题,特别注意:1使用比较法,将苏词与晏词、柳词比较,将豪放词与婉约词比较,认识苏词特色。2注重探究,多方走问、占有资料,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加深对苏轼其人其词的认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人名片三起六落之人生一起二落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苏洵由发愤读书而入仕,受父亲影响,苏轼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年轻时“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二十岁时,受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治平三年,任命直史馆,开始了似乎大展才华的仕宦生涯。但
3、不久,因不主张骤然变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杭州通判,后徙知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期间,体恤民情,改革邑政,颇有政绩。元丰二年因诗讥新法,以“讪谤朝政”罪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获释,贬黄州团练副使,移汝州。二、诗词故事苏轼名字的由来苏轼名轼,字子瞻。他从小生性活泼外向,于是苏洵给他起名字时,便用了“轼”字,指暴露于车厢前的横木;凭轼而立,可以高瞻远眺,所以字曰“子瞻”。这个名和字,寓示了苏轼性格的磊落正直、毫无掩饰。苏洵也曾告诫过苏轼:“车如果没有轼,就不是完整的车;人如果不正直,就不是完整的人。但轼横于车前,毫无掩饰,如遇翻车,则首先折断。你的性格过于耿直外露,如不收敛,将来恐
4、怕要吃大亏。”这些几乎就成了苏轼今后生活道路上的预言一般。三、文题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莫听/穿林/打叶/。何/吟啸/且/徐。竹杖/芒鞋/轻胜/。谁?一蓑/烟雨/任/平。料峭/春风/吹酒/。微。山头/斜照/却/相。回首/向来/萧洒/。归。也无/风雨/也无/。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作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81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