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5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资源描述:
-
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宋词。宋词因美妙的韵律与优美的意境深受读者的青睐。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夜游赤壁的感怀之作,教学时主要让学生体会赤壁壮阔的意境、周瑜从容的儒将风度与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清酒祭月的达观。学情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
2、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词的写作背景;理解词中联想与想象的思路,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背诵这首词。过程与方法: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感受词人一吐胸中块垒的豪壮情调,感受诗词意境。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互动法教学工具:多功能教室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45分钟)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
3、水。2、刚才播放的歌曲,让我们自然而然就回到三国那个充满纷争的乱世,乱世出英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心中的三国英雄是谁?为何选择他?那千古文豪苏轼心中的三国英雄是谁呢?现在就让我们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说说自己心中的三国英雄及选择理由。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营造开阔雄浑的意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一)解题1、谈谈题目2、写作目的(二)知人论世1、说说苏轼:2、聊聊背景: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导学:1、“念奴娇”为词牌名,上阕四十九字,下阕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题目是“赤壁怀古”,赤壁,黄州(今
4、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2、怀古伤今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2、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此职位实为虚职,因此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词的基础知识、知人论世
5、、背景,为下面赏析本词作铺垫,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简单的基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感知1、正音,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明确朗读节奏。2、听教师范读,明确感情基调:豪放3、听名家朗诵录音,初步感知词中的豪放气势。4、结构:教师:很明显本词的内容是写赤壁、言怀古,自然就把词分成了两部分。1、学生齐读课文3、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觉得有气势的句子。4、学生分层上阕:描写赤壁之景下阕:抒发怀古之情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全文,初步把握词的内容。合作探究教师引导: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来赏析全词。(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一)景物描写男生有感情诵读上阙,探讨问
6、题:1、上阕描写赤壁,请找出词人具体选用了哪些意象?2、词人运用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用词中的话来概括。3、词人是如何具体描写赤壁的?(高考链接:诗词炼字首先看动词,其次看形容词)男生齐读上阙:1、意象: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2、江山如画。3、词前三句有实有虚。实景是长江滚滚东去;虚景为千古风流人物从词人眼前闪过,被淘得无影无踪。“穿”字写山峰高耸入云,“惊”字写巨浪汹涌,“拍”字写声响震天。“卷”字写出浪涛的强劲有力,“千堆雪”描绘巨浪撞击岩石后浪花飞溅的壮美。4、学生试背上阕创设问题,欣赏、讨论、分析词中对景物的描写,并对诗词鉴赏方法作高考链接。(二)人物形象教师引导:面对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