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池州市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下学 月月 考试题
- 资源描述:
-
1、安徽省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饿了么”的全职骑手2017年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据报道,2018年富士康工人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
2、2012年,青年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1970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摘编自吴晓波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材料二: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
3、求。根据对国内2000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较高的技工,依旧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
4、。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提升。(摘编自赵一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材料三:最近,“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那些“宁愿也不”式
5、的思维,其实还是受另一个非市场的价值标准支配着,这种认为去工厂高于当骑手的价值取向是那么令人不安。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值倒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那种“给6500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当然,个中
6、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理由所在。跳出“宁愿也不”式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产用工荒的症结。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补救工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流通产生价值,流通实现价值。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
7、外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数据显示,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就达2400万,维系着360多万家商户和60万外卖骑手的生计,三成骑手月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200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为什么有人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物流外卖等服务业吸纳了普通动力中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已高于服务业。B. 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
8、的替代率不超过两成,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以才出现用工荒。C. 技工的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力岗位虽然高一些,但培训的成本也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因而难以吸引年轻人。D. 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而传统制造业已是一潭死水,这都是市场作用下优胜劣汰的结果。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是必然的,不应人为阻挡。B. 发达国家服务业革命已先行一步,中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有所借鉴。C. 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D. 美团能吸纳数百方骑手的原因之一是外卖骑手的从业门
9、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3. 下列对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文中无据可依的一项是( )A. 现代服务业将会吸纳更多的普通劳动力。B. 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C. 工厂通过自我提升能够重新吸引年轻人。D. 市场配置资源使制造业劳动力价值提升。4. 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答案】1. C 2. C 3. B 4. 材料一从年轻人职业选择角度,分析了他们宁送外卖不去工厂主要原因是薪酬差距和服务业革命。材料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迭代形势下工人转行外卖主要原因是教育程度偏低和缺乏专业技能。 5. 首先,指出把工业用
10、工荒与外卖骑手数量迅速增长联系在一起不合逻辑;然后,阐述劳动力流向体现市场价值取向的原理,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最后,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申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敕勒川歌熊召政来呼和浩特的第三天,就有人邀请我到呼和塔拉草原上的蒙古包做客。这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小小的惊喜。当这片草原的主人开着越野车带着我在呼和塔拉纵情驰骋时,看到无边的草浪吮吸着夕阳中灿烂的霞光,叫天子或者云雀等归窠的小鸟在暮烟中浮漾,眼前的路像是一曲蜿蜒伸展的马头琴旋律钻进了更郁厚更深沉的草原,我忽然感到自己回到了一千年或两千年前。在这雄浑壮丽
11、的草原上,或者我是一名匈奴,或者是一名鲜卑更有可能我是一名戍边的勇士,我逐草而居,逐原而战,守护或者争夺这片草原。我是战士,但我更是一名牧羊人,没有草原,我便没有家乡;为了故乡,我可以献出生命越野车拐了一个弯,将我从短暂的恍惚中拉回到现实。主人告诉我,这片草原就是敕勒川。啊!这就是敕勒川!接着,他情不自禁吟诵起那首千年流传脍炙人口的敕勒歌。这首由汉语转译的敕勒民歌,虽然很有韵味,但我猜想若用已经失传的敕勒语表达,可能更显得粗犷,更有那种流淌在血液中的自豪感。这首民歌是何人创作的,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已经无从知晓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失利的鲜卑战士正是凭着这首歌凝集了斗志,
12、家乡让他们牵挂,让他们缠绵,他们的身份是草原的守护者。草原的主人就像春天一样,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敕勒川在无穷无尽的春天中一次又一次演绎着自己的青、自己的绿、自己的芬芳、自己的辽阔。在伟大的自然中,美的千万次周而复始的重复,也不会让人们产生厌倦。内蒙古高原上,敕勒川不仅仅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理标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中不可更改的历史标识。它不但指向了花开花谢的美丽,也指向了民族融合的史诗。敕勒川大致的范围在黄河“几”字弯中的鄂尔多斯到呼和浩特这一带,它倚着阴山,枕着黄河,千百年来,它是牧人的天堂、牛羊的家乡,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族群能够自始至终陪伴敕勒川,自然永恒而人的生命短暂,但一代又
13、一代地接续,我们与敕勒川才产生了那种彼此呵护、相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诚然,在最近的一个世纪中,敕勒川受到了很大的摧残,草原在沙化,河流在枯萎,绿菌在缩小,敕勒川再不像当年那样辽阔,那样绚丽了,它的改变固然有气候、环境的因素,但最大的破坏者还是人类,但人类并不是故意的,人类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必然会向自然索取更多的资源,挤占更多的空间。两千年前,在内蒙古高原上生活的人不会超过一百万,一千年前,也不会超过三百万人,人口的急速膨胀,是最近两三个世纪的事情、内蒙古高原不再只是牧人的领地,更多的农人、商人、工人、匠人、军人来到了这里。一千年前,在中原就已开始的城市化浪潮,直到一个多
14、世纪之前,才在内蒙古高原上拉开了序幕。敕勒川不再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了,像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这样的一座座城市在这片草原上崛起,还有那一座座工厂、一条条道路、一根根铁塔、一口口矿井我们能因此责怪人类建设现代化家园的种种努力是自私吗?是疯狂吗?不,自然用一千种声音说话,而人类只有一种声音:我们为自己创造幸福,恁谁也不能阻拦。于是,敕勒川渐渐变得陌生了,它从天堂变成了人间,从迷离的小夜曲变成了磅礴的交响乐。走过了汉走过了唐走过了宋元走过了明清的敕勒川,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但活在歌谣中的草原以及在历史中迁徙的族群,一方面接纳日新月异的时代,一方面又排斥物换星移的改变。这两者之间
15、真的不能调和吗?往古的智者告诫我们,美好的生活在于效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简单朴素的敕勒歌所描摹的场景,不正是天人合一的生活之道吗?这样的家园还能不能从记忆中走回到现实中来呢?夜深了,但月色正好,我走出歌声洋溢的蒙古包,独自踏上呼和塔拉伸展在草丛深处的木板路,看着夜风中微微漾动的碧草,我突然想到,大地的荒漠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荒漠;草原的沙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情感的沙化。只要我们对脚下的土地,对眼前的家乡,对心中的祖国永远眷念、永远感恩,新的希望和新的史诗,就会在我们手中诞生。就说这敕勒川吧,我们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在哪里,在生态破坏之前,内蒙古高原处处都是敕勒川;我们也不必拘泥于
16、敕勒川最初的居民是哪一个族群,历史不会被风化,更不会停滞,当一时失忆的敕勒川重新焕发了青春,那么它的新时代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当然还有花草、牛羊、昆虫以及飞禽走兽,都会在这里和睦相处。在生态的环境中,入我眼者,皆为善类。敕勒歌是一曲远古的牧歌,在新的时代,这牧歌应该诞生新的版本。(节选自中国作家)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邀请到呼和塔拉草原上的蒙古包做客,“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小小的惊喜”,这是因为“我”知道这片草原就是大名鼎鼎的敕勒川。B. 作者认为,如果用敕勒语表达敕勒歌会更粗犷,更有自豪感;当年,失利的鲜卑战士正是在这首歌的鼓舞下反败为胜,守护家园。C. 作
17、者既承认最近一个世纪中使敕勒川受到很大摧残的最大破坏者是人类,又说人类不是故意的、不能责怪人类,看似矛盾却引人深思。D. 如何在接纳日新月异的时代和排斥物换星移的改变之间实现调和?往古的智者已经告诫我们要从简单朴素的敕勒歌中寻找答案。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原的主人就像春天一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而敕勒川在无穷无尽的春天中一次次演绎着自己的美,这一对比蕴含了物是人非的伤感。B. “两千年前”“一千年前”“最近两三个世纪”“一个多世纪之前”等表示时间的词语清晰地反映出包括敕勒川在内的内蒙古高原变迁史。C. “从天堂变成了人间,从迷离的小夜曲变成了磅礴的交响
18、乐”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敕勒川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城市化浪潮中发生的变化。D. 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让人在领略敕勒川秀美风光的同时,还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由此生发的深刻思考。8. 结尾写道:“在新的时代,这牧歌应该诞生新的版本。”请你说明“新的版本”牧歌的主要思想内容。9. 有评论家说:“熊召政的散文在整体上是作家与自然和历史对话的产物,是他用心灵撞击自然和历史,并对它们加以审视和表现的结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 C 7. A 8. 眷念和感恩我们脚下的土地、眼前的家乡、心中的祖国;表现敕勒川新时代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当然还有花草、牛羊、昆虫以
19、及飞禽走兽和睦相处,共创美好生态环境。 9. 作家不是单纯地描写呼和塔拉草原(即敕勒川)自然风光,而是将心灵融入其中,由此生发想象和联想,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索;作家不仅指出敕勒川是中华民族历史中不可更改的历史标识,还回顾它两千年来的历史变迁,思考它在未来的历史走向,显示出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历史见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英宗治平四年闰三月癸卯,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韩维、吕公著兄弟更称扬之。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
20、代,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令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纲纪。”帝不听,乃有江宁之命。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或言其专。曾公亮因力荐王安石,觊以间琦。琦求去益力,帝不得已从之,以司徒兼侍中。入对,帝泣曰:“侍中必欲去,今日已降制矣。然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琦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帝不答。神宗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始至京师,帝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