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鲁迅与林语堂亲疏议.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学 讨论 当代文学 鲁迅 林语堂 亲疏
- 资源描述:
-
1、鲁迅与林语堂亲疏议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几张鲁迅与他人的合影。照片上的林语堂均被洗掉了。如,1927年1月2日,鲁迅辞去厦门大学教职,和林语堂及泱泱社成员的7人拍照;1927年10月4日,即鲁迅从广州到上海后第二天,鲁迅与林语堂等6人的合影;1933年2月17日,在上海宋庆龄旧居,欢迎萧伯纳时,鲁迅与林语堂等人的留影。这种“加工”历史的做法,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都是科学研究所不可取的。诚然,有了鲁迅和林语堂的几次合影,不能说明林语堂和鲁迅是始终紧紧站在一起的,但它可以表明他们两人确实在一起站过。1923年夏天,林语堂偕夫人从欧洲留学归来。于9月间重返北京,由胡适引荐受聘于北京大学英文
2、系,主讲文学批评和语言学。当时,北大的教授已经形成两派,一派是周氏兄弟为首,另一派以胡适为代表。1924年11月,语丝创刊,鲁迅和周作人做了语丝派的首领,林语堂成了周氏兄弟的忠实盟友。这个选择一般人意料不到,林语堂自己也感到奇怪,他和胡适有相近的思想和个人情谊。但他却站在了鲁迅的旗下。1924年12月,以胡适为领袖的现代评论创刊,这个刊物以“精神的独立”为标榜,也批评过段祺瑞执政府,但在“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中,以“公正”的“正人君子”面貌出现,与语丝派的态度形成了较强的反差。语丝创刊之初,邀有16位撰稿人,坚持到后来仅剩五六人,其中就有“无所畏惧”的鲁迅,“随便而谈”的周作人,“一团
3、矛盾”的林语堂。就林语堂而言,“五卅”惨案之前,他的笔锋主要指向旧文化及其卫道者;其后,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论战。是时,林语堂比鲁迅还激烈,他在1925年6月24日,批评丁在君“不负责任的高调”时,就与现代评论派交火了,在北京“女师大风潮”中,林语堂和鲁迅一起,站在进步力量一边,支持爱国学生。这招来陈源(西滢)的“闲话”,说“这次闹得太不像话了。好像一个臭茅厕,人人都有扫除义务”,甚至另一位教授竟攻击语丝派的人“形同土匪”。此时的林语堂,不仅要谈政治,而且亲身参加了“首都革命”的政治斗争。1925年11月28日和29日,他走上街头,拿竹竿和砖石,与学生一起,直接和军警搏斗,把
4、他投掷垒球的技术也都用上了。这一次搏斗,给林语堂的眉头留下一个伤疤。当他每讲起这一件事时,总是眉飞色舞,感到自豪。后来,他干脆做起祝土匪的文章,以生于草莽,死于草莽的“土匪”自居。他说:“言论界,依中国今日此刻此地情形,非有些土匪傻子来说话不可。”学者只要脸面,“而去真理一万八千里之遥。说不定将来学者反得让我们土匪做。”1925年12月5日和6日,这在鲁迅和林语堂交往中,是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两天,鲁迅两次主动地给林语堂写了两封信。因为鲁迅参加了语丝社,又领导着莽原社,他向林语堂写信约稿。接着是林语堂的复信和交稿,这就是两人“相得”的开始。当年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那场论战,最先是围绕“女师大”学
5、潮展开的,学生们反对杨荫榆的专断,章士钊的复古,语丝同人大都表示支持,于是现代评论派指责语丝派煽动学生闹事。1925年五六月间,鲁迅作忽然想到(七)和碰壁之后,周作人作女师大的学潮,杨荫榆变本加厉,进一步迫害学生,引出陈源以“闲话”为题攻击语丝派。陈源打上门来,鲁迅首先应战,林语堂跟着出击。陈源写了粉刷茅厕,鲁迅指出并非闲话,林语堂斥之谬论的谬论。学生们上街游行示威,鲁迅呐喊助战,林语堂跟着与军警搏斗。现代评论派污他们为“学匪”。林语堂就索性著文祝土匪,“很愿意揭竿作乱,以土匪自居。”文章末尾还高呼一声“只不要投降!”这种“土匪”的气魄和雄风,振动了古老的北京城。鲁迅比林语堂有着更清醒的头脑,
6、他一面斥责“中国有枪阶级的凶残,走狗帮凶们的卑怯”,一面告诫青年,不要一上战场就自以为有非常的神力,稍有成功又将幻想飞得很高,一旦坠落在地,伤势就格外沉重。这时候,杨荫榆被逐。1926年元旦刚过,陈源匆忙地在现代评论上声明,从今年起,“永远不管人家的闲事”了。然而,闲话家是闲不住的,陈源一面宣布撤退,一面又摆出要算总帐的架势,主要矛头仍然指向鲁迅、周作人和林语堂。在这之前,章士钊们已经成了“落水狗”,周作人和林语堂思想上也一度出现了反复,但是,落水狗们并无改悔之意。这就激怒了曾经倡导“费厄泼赖”精神的周作人和林语堂。1月23日,林语堂在京报副刊上登出自己绘制的鲁迅先生打叭儿狗图。漫画上的鲁迅,
7、长袍八字胡,手持竹竿,猛击落水狗的头,那狗在水中挣扎着。陈源对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文章很头痛,对林语堂的漫画很恼火。他在给徐志摩的一封长信中挖苦影射林语堂,说他先是跟了周作人不赞成打落水狗,而后又跟着鲁迅主张痛打落水狗。林语堂会骂人也经得起人骂。到了3月10日,林又撰写了泛论赤化与丧家的狗,与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在思想上一脉相通。一个星期后,血腥的“三一八”惨案发生了。这时刚就任女师大教务长才两天的林语堂全力站在爱国师生一边,3月21日,挥笔写下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赞叹刘杨二女士“为全国女革命之先烈”、“死的光荣”、“死的可惜”。3月22日,周作人作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4月
8、1日,鲁迅作纪念刘和珍君,先后发表在语丝周刊上。段祺瑞执政府从3月19日到3月26日,接连开了两次通缉名单,共48人,林语堂也在其内。“三一八”之后,陈源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他既斥责政府和卫队,又要“追究”受害者的“责任”。林语堂一读到“闲话”就大骂闲话家是“畜生”、“妖孽”,进而写出讨狗檄文,4月17日,他以亲身的体会给人写信说:“狗之该打,此人类皆同意。弟前说勿打落水狗的话,后来又画鲁迅打落水狗图,致使我一些朋友很不愿意。现在隔彼时已是两三个月了,而事实之经过使我益发信仰鲁迅先生凡是狗必先打落水里而又从而打之之话。”4月24日,直奉军阀以“宣传赤化”为罪名,封闭了京报馆,逮捕了总编辑邵
9、飘萍,26日邵遭奉军杀害。北京笼罩着黑暗与恐怖。知识分子由北向南的大迁徙和大逃亡开始了。他们有的到了上海、南京,林语堂和鲁迅则是先后到了厦门。至此,语丝派结束了在北京的战斗时代。这一时期,观林语堂的言行,他和鲁迅是亲密的,量其大节,他是语丝园地上成长最快的一株大树。作为语丝派的急先锋,林语堂的思想有过反复。1925年12月8日,林语堂写了插论语丝的文体,论文走了一段退路,他步周作人的后尘提倡“费厄泼赖”精神,进一层发挥了周作人的意思。鲁迅读到此文不以为然,再联想到吴稚晖的“不打死老虎”,周作人的“不打落水狗”,鉴于辛亥革命以来,种种血的教训,12月29日鲁迅撰写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明
10、确提出“痛打落水狗”的主张,凡是咬人之狗均在可打之列。这篇文章与其说是批评林语堂的,倒不如说是针对吴稚晖和周作人的,特别是周作人。此时周氏兄弟已经失和两年有余,鲁迅“乃为回避触目起见”,不便也不愿意触及这块内伤,鲁迅点了林语堂的名字展开评论。这和点着陈源的名字完全是两回事。一个是朋友间的思想讨论,一个是论敌间的较量。类似这样的思想交流,在语丝派内部是常有的。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1926年5月10日晚,林语堂在北京大陆春设宴向鲁迅等朋友告别。5月13日,鲁迅等人饯别林语堂。5月24日,林语堂向鲁迅辞行,并摄影留念。然后携全家往厦门大学,任文科主任兼国学研究院总秘书。林语堂不忘旧情。他刚
11、一落脚就为厦大引进了一批新文化名人,先是鲁迅系统语丝派人士的到来,随后现代评论派人物也接踵而至,并且越来越多。鲁迅对此感到忧虑。但是,林语堂是个重感情的人,他看胡适和鲁迅一样是他的朋友。他站在两个朋友中间,尽情向左右抛掷花环,结果如鲁迅在两地书(60)中所说:“敌人即无所顾忌,玉堂的国学院就要开始动摇了。真是糊涂。”厦大校长林文庆是个守旧派人物。他把厦大的情形弄得“比北大还坏”。鲁迅颇感失望,便想辞去教职,林语堂诚心挽留,又对他的生活很操心。11月8日,鲁迅决计要离开厦大,依然牵挂着林语堂,“我还要忠告玉堂一回,劝他离开这里”(鲁迅两地书(75),29日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还说:“现在的去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安徽)人教部编版上册课件:2.pptx (共3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