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不该忘却的民族英雄.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 历史 不该 忘却 民族英雄
- 资源描述:
-
1、不该忘却的民族英雄1936年,代表中国参赛的奥运选手王润兰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拳击比赛,先后击败日本、英国等国选手闯入决赛,后被无故取消了决赛权。归国后他参加了国民政府的军队,奔赴战场抗日。1937年,王润兰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身绑集束手榴弹冲向并炸毁日军坦克,血洒疆场,他被誉为中国抗战史上第一个壮烈殉国的奥运英雄。(一)王润兰1913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里,当地许多村落为了保境安民,纷纷设坛练武,使武术在民国初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受这种环境熏染,王润兰自小热爱武术,上小学时,他每天都跟着村里会武术的大人学习拳脚功夫,久而久之,他成了当地小有
2、名气的小拳王。然而,随着王润兰步入成年,父亲很快就给他下达了“禁武令”:“你应该学习如何经商,这才是正路,不要整天舞枪弄棒,不学无术!”但王润兰没有遵从父亲为他做出的命运安排,这位有着远大抱负的热血青年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1934年,王润兰报考时任第32军军长的商震将军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决心用枪杆子保卫“千年文明古国不受倭寇欺辱”。(二)入学后,王润兰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和战略技术,为他后来的军事指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5年年底,随着日军侵华步伐的加快,华北的局势日益紧张。王润兰所在部队的官兵,每天在吃饭睡觉前都要高呼“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表达自己誓死抗敌的决心。为全
3、身心地投入抗战,离家两年的王润兰于1936年初请假回家探亲,准备在血洒疆场前与父亲和解。虽然他的出走在那个家规极严、崇尚孝道的旧式家庭看来无异于大逆不道,但深明大义的父亲看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儿子回家看望自己,还是十分大度地原谅了他,并为儿子弃商从军、保家卫国的选择从内心感到高兴。也就在这一年,第1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夜的中国派出了由6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王润兰凭借自己出色的拳击功底,在参奥选拔中被选入了只有4个人的拳击项目代表队。在奥运会正式比赛中,由商震资助的两名来自第32军的拳击手王润兰和靳贵第,分别参加了中量级和重量级的拳击
4、比赛。在拳击赛预赛中,第一场由王润兰出场对战日本选手,他以三局全胜的出色战绩,将蔑视中国的日本选手连续三次打倒在地,使其心服口服地甘拜下风。在迎战荷兰选手福特时,王润兰与这个强劲对手打得十分艰难,他在最后一局被对手打得血流满面、几乎站立不稳的情况下,依然以顽强的意志支撑自己,一直坚持到终局仍然屹立不倒,此局比赛,王润兰被媒体赞誉为“中国硬汉,虽败犹荣!”在争夺决赛权的最后一场和英国选手的对打中,王润兰在第一、第二局均以1:1打成平局。从第三局开始,王润兰在熟悉了对手的拳路套数后,很快发现了对方的破绽,他迅速抓住战机,连续出拳猛击对方头部,最后以重重一击将对手打倒在地,整整10秒钟对手也未能站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