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1-1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1-1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 新教材 2022 高考 语文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11 感知 试题 明确 考试 方向
- 资源描述:
-
1、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就断修改型(语段)辨析正误型(句子)题型三 选择正误型(句子)题型一 就段修改型(语段)2020全国新高考卷语境文体考查题型命题角度剖析卷(电子阅读)调查报告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滥用介词病句辨析与修改,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设置,便于考查学生在学术性文体中发现语病,体现了大学对录取学生的考查要求。卷(城市灯光)社会论文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句式杂糅1.2020新高考卷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2012年上升到41
2、.7%,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答案:(1)语句:,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2)语句:,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3)语句:,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4)语句:,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22020新高考卷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凝聚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并努力用灯光点亮城市的夜晚。作为经济学家来说,城市灯
3、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秘密,可以据此估算城市人口的数量,预测房价的走势,进而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带来了隐患:城市的灯光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还会破坏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生物节律。答案:示例:(1)语句:;修改为:“人类创造了现代城市”;(2)语句:;修改为:“对经济学家来说”或者“经济学家认为”;(3)语句:;修改为:“进而推断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4)语句:;修改为:“然而这样的繁荣却带来了隐患”或者“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存在着隐患”。题型二 辨析正误型(句子)一、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
4、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5、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答案:B解析:C、D两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是“不是而是”或者“不仅是而且是”。A项中心语“因素”和前句中的“特性”不搭配,故排除。二、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
6、有像今天这样()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72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