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郭沫若为什么与鲁迅失之交臂.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 历史 郭沫若 为什么 鲁迅 失之交臂
- 资源描述:
-
1、郭沫若为什么与鲁迅失之交臂郭沫若为什么与鲁迅失之交臂 鲁迅逝世后,郭沫若曾多次作文,表达自己未能与鲁迅谋面而追悔莫及的心情。他说:“自己实在有点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竟失掉了见面的机会。” 1920年10月,郭沫若在学灯增刊上,第一次读到鲁迅的小说,那就是头发的故事。他认为鲁迅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简练,又“觉得他的感触太枯燥,色调暗淡,总有点和自己的趣味相反驳”。正因如此,当郁达夫劝他读故乡和阿Q正传时,他没有再去读。 1921年,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成立创造社。成仿吾等年轻气盛,撰文批评鲁迅的呐喊。鲁迅对此极不高兴,说:“他的庸俗的罪名,几斧砍杀了呐喊,只推不
2、周山为佳作。”成仿吾不是赞许不周山吗,那么,呐喊二版时,鲁迅就偏偏删去不周山。 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间,鲁迅和郭沫若同在上海,都是日本书店老板內山完造的朋友,内山书店经常可见他们的身影。可是,他们竟然一次也未谋面。看来,两人都在回避、躲闪,以避免哪怕是邂逅时的尴尬和不安。 创造社责难鲁迅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郭沫若以杜荃的笔名在创造月刊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说,鲁迅“像这样尊重籍贯,尊重家族,尊重年纪,甚至于尊重自己的身体发肤,这完全是封建时代的信念!”为称快一时,他甚至对鲁迅作出这样的结论:“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余孽”,“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谛)”。 鲁迅心中虽然
3、也不免凄婉,但还是采取了冷静的态度,所进行的反击也仅是只言片语。 1936年8月上旬,鲁迅写出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的口号之争发表了系统的意见。鲁迅信中的一段话说:“我和郭沫若、茅盾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象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 郭沫若读后深感愧疚,对鲁迅“态度很鲜明,见解也很正确”的观点,表示“彻底佩服”。8月30日,郭沫若写成搜苗的检阅,有意向鲁迅表示歉意。可是,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病逝。两人终未谋面,他们之间的隔阂也没能冰释,这成为郭沫若一生的悔恨。 (人民政协报728 张家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