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二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二 新人教版 小升初 语文 模拟 试卷 新人
- 资源描述:
-
1、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二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1、下列各组成语中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1分)A、安分(fn)守己 按(n)部就班 背(bi)井离乡 草菅(jin)人命B、吹毛求疵(c) 绰绰(chu)有余 瞠(chng)目结舌 咄咄(du)逼人C、发人深省(xng) 耳濡(r)目染 风驰电掣(ch) 刚正不阿()D、含辛茹(r)苦 荷(h)枪实弹 虎视眈眈(dn) 荒谬(mi)绝伦2、趣味姓氏(3分)(1)读下面这个谜语,先猜出四种姓,然后按音序将其重新排列。天下第一家,出门先用它,人人说它小,三月开白花。这四种姓是: 。若按音序重新排列的顺序是:( )
2、( ) ( ) ( )(2)写出下列姓氏的正确读音。解( ) 仇( ) 洗( ) 纪( )3、我会填字典(3.5分)(1)新华字典正文按音序排列:“扛”、“杠”、“虹”在字典中的位置是( )在前,( )在中,( )在后。(2)“乃”字的笔顺是 ,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 画,在字典里“巧”有以下几种解释:你的,你 竟 才 是,为 就,于是。“乃”在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应取第 种解释,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应取第 种解释。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2分)某小学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
3、突出一个( )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 )字。5、口字谜(3分)(1)五口( ) (2)六口( )(3)七口( ) (4)十口( )( )( )6、人体的部位常常被用来比喻有关的事物或事理,如“手腕手段,手足兄弟”。请你写出下列人体有关“心”的部位,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2分)(1)心腹 (2)心肝 (3)心脏 (4)心胸7、看字猜成语(2.5分)如:晕晖(晕头转向) 杭航( ) 亚哑( )迁迈( ) 道邈( ) 记认( )8、活学活用(3分)(1)漫步在熟悉的校园,回想六年的小学生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校园的景色真美啊!请写出两个描写优美环境的成语: 、 。(2)教室里,我们曾经一起认真学习。
4、请写出两个描写认真学习的成语: 、 。(3)操场上,我们曾经一起打球、游戏、赛跑。请写出两个描写场面热闹的成语: 、 。9、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3分)四面楚歌( ) 望梅止渴( ) 指鹿为马( )入木三分( ) 图穷匕见( ) 卧薪尝胆( )10、有一个人要出门做买卖,可他不懂生意经,朋友便给他写了四句打油诗,每句是一个“一”字开头的成语,请你写写看。(2分)(1)劝告你不听( ) (2)什么都不懂( )(3)本利都丢光( ) (3)美梦全落空( )11、下面的电报稿可以有几种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分别表述出来,每种意思不超过15个字。(3分)电报稿:车已开五日即到。 12、下面都
5、是文艺界著名人士的名字或笔名,有人巧妙利用它们编写了一副对联。上联:碧野田间牛得草。请写出下联: 。(1分)碧野 巴金 冰心 张天翼 牛得草白杨 田间 林里 马识途 流沙河13、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句。(3分)在寂静的月夜,忽闻桂花飘香,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 ”;当你寄情大自然,看到挺拔苍劲的竹子时,你会高歌“ , ”;当看到花蝶相戏时,你的脑海中定会浮现“ , ”的美好诗句。14、有趣的“四”字。(3.5分)(1)、四书是大学、 、 和 。(2)、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 、 、 、 。15、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
6、武圣”,这位英雄是 。(0.5分)请你完成关于这位英雄人物的两个歇后语:(1分)英雄失荆州 英雄喝酒 。16、仿照例句,再写三个表现你对“语文”的理解的比喻句。(3分)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酣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 ,让人 ;语文是 ,让人 ;语文是 ,让人 。二、阅读训练营(25分)(一)、阅读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人教部编版):15课 散文二篇(共31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