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到此一游”古今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到此一游”古今谈 文摘 社会 到此一游 古今
- 资源描述:
-
1、“到此一游”古今谈有个南京少年随家长出国旅游,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涂写“丁某某到此一游”,引来国内广泛批评,据说孩子和家长已经道歉。孩子说,因看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上题写“齐天大圣到此一游”,才有此举。其实悟空当时还“撒了泡猴尿”,并因此受到佛祖惩罚。小说家的意思分明是:到处涂鸦与随地便溺同样讨厌,在五行山下压它五百年也不为过!国人喜欢到处涂抹题壁,大概源于一种“发表欲”。在古代,题壁是诗歌发表及传播的重要渠道。唐人崔颢登黄鹤楼,在墙上题了那首有名的七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后来李白也登此楼,感叹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留下千古佳话。诗人白居易也不无得意地
2、告诉朋友:从长安到江西三四千里,凡是乡校、佛寺、旅店、航船,都有人题写我的诗可见名人名作是到处受欢迎的。同是唐人,有个叫王播的穷书生,借居佛寺苦读。每天斋堂钟响,便随和尚“蹭饭”。有一回和尚捉弄他,故意先吃饭,后敲钟,王播闻钟而至,人家已在刷锅,搞得他又羞又愧,更激励了他发愤读书的决心。后来他做了高官,故地重游,和尚们前倨后恭,态度大变。再看自己当年的墙上题诗,已被和尚用碧纱笼罩起来。王播感慨赋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世人多为势利眼,你一旦当官,“涂鸦”也便成了“墨宝”!当然,再大的官,也大不过皇帝。清代乾隆皇帝是个“题壁控”,所到之处必有题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高二语文答题卡.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