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 上蔡县 第一 初级中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答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一、单元学习要点1.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2.拓展视野、联系背景,力求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将名人、伟人的间接经验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3.继续加强叙事性作品的阅读,了解文体特点,揣摩叙事语言,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二、教学设想1.本单元作品主要特点有三:丰富沉重的人生经验;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因此局限于诠释性的文本解读必然失之狭隘,也有违新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本单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入艾氏所言的三组对话,从中获
2、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2.从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上三册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占了绝大部分,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也以叙事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应已具备一定的积累和认识。本单元作品各具异彩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可通过思维方式、叙事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提高对不同风格叙事作品的阅读能力,一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比较、揣摩中形成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三、教学建议1.课文深厚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必须对课文内容和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从“精神的人”这一层面去把握人物的人生轨迹,理解他们的人生追求。2.要使学生接
3、受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还须以对文本为基点,把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观照,把个体的人生历程放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上去审视。例如代表中国现代化之路两个不同端点的鲁迅与胡适,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与成长道路上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当然不必讨论“胡适还是鲁迅”这种当下学界热门的命题,但从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两篇课文中找到影响作者人生轨迹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则是题中应有之义。3.课堂对话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独特的人生体验,但相对于本单元课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极其有限也十分稚嫩的,因此有效的课前资料搜寻与课外阅读准备是本单元课
4、堂教学成功的提前。宜布置学生广泛搜集作者、作品的相关材料,教师也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拟指定一定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积累。4.五篇课文思想情感深沉而饱满、语言文字各具神韵,读这些文章须披情入文、涵咏体味,文章篇幅虽长,也不能没有感情充沛的朗读。同样,长文宜短教,但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隐慝于字表之下的深沉隽永的意味不可不细加揣摩。四、课时安排 阅读课 11课时 作文课 3课时 复习课 1课时 1.藤野先生教师寄语:“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雷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自题小像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
5、事例。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不逊( ) 诘责( ) 匿名( ) 油光可鉴( )畸形( ) 瞥见(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发髻( )抑扬顿挫( ) 驿站( )2.读后随笔。(读完文章后的感受、问题或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二、合作探究目标一: 1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2.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35): 第三部分(36-38): 提示:
6、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3个地点,请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划分。目标二:细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细读课文43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2文章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目标三:1.作者为什么要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或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2文章流露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之情,请找出文
7、中写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表现。目标四:品味下面的句子。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注意划横线词语的感情色彩)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伟大”与“ 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矛不矛盾?为什么?)三、拓展延伸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四、教后记2、我的母亲教师寄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
8、得三春晖? ( 唐 孟郊游子吟)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体会文章深沉而朴实的语言特点。3.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 2.读后随笔。 二、合作探究 目标一1、梳理文章结构。2、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3、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呢?请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目标二 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
9、何体现的?在文中摘录让你心中感动却又很朴实无华的句子加以品味。三、拓展延伸天下的母亲都有共同的特点,你的母亲和文中的母亲有怎样的共同点?请你通过具体的事例谈一谈。四、教后记3. 我的第一本书教师寄语: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 -海伦凯勒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迢迢( ) 晾晒( ) 掺和( )( )马鬃( ) 泪水盈眶( )哄堂大笑( )挎着( )2.读后随笔。 合作探究 目标一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7.失踪的森林王国【第1课时】_北师大版 (共19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