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1-201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区 2011 2012 学年 六年级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2019-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丹徒区六年级语文期中检测一、积累运用。37分1、拼音广角-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汉字。5+2分Shu lin w g h i yn hu lng chn gi 灌( )梗( ) jun 杜( ) ( )秀2、如果你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字,那么一竖行便是一条成语;而填入的横行又是一句劝诫的话。试试看!3分 恶 精 图 来 璧 竹 多 于 索 运 归 在 端 勤 骥 转 赵 胸3、按要求写词语。3分(3)舍生取义(形容英雄人物3个成语):_、_、 _ _ (4)顷刻间(形容时间短的3个词语): _、 _、 _、 4、读下面这段话,然后用“清”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
2、里。2分 走进树林,空气格外( )。只见泉水从泉眼里涌出,顺势向远处流去,汇成了一条( )的小溪。我们喝着( )的泉水,听着( )的鸟叫声,真是心旷神怡!5、用下面的词写一句话,使它充满童话色彩或诗情画意。4分例:坐-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侧着头。听-_跑-_回来-_睡觉-_6、大江大河知多少。4分()写出你所熟悉的祖国江河的名称:_、_、_、_()写出和江河有关的成语, 看看自己已掌握了多少。 _、_、_、_7、按要求写句子。(1) 仿照例句写句子,赞美一位你所敬爱的人。 例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纯洁的清流,浇灌花的国土。 你用_,_;你用_, _。2分 (2)之所以我喜欢
3、朗读三亚落日,是因为_。(把句子补充完整)1分(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上加点词语仿写句子)2分_(4)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2分大草原:_庐山瀑布:_8、课文传真。7分(1)长江之歌一文中反复吟唱的句子是:“_”。当你满怀激情地诵读了长江之歌这首诗,你一定会感受到诗人_之情。(2) “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它”指的是_。“硕大无朋的床面”指的是_。 (3)“卢沟桥事变”的时间是_年_月_日,从此中
4、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拉开了。(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_ ,_。”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_ , 浪淘风簸自天涯。”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自然会想到王之涣的诗句:“_ ,_。”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_ ,_。”二、阅读欣赏。(一)烟台的海节选 15分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nng nn )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sh s)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qi q)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
5、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慰)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恋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1、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4分2、解释词语。4分前赴后继:_锲而不舍:_3、“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句中“数百米重”“十几米远”你体会到_。“竟”你读出了作者的_之情。2分4、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的海宛如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_。2分5、这段话中把涌浪比作_和_。2分6、烟台的海就是山东烟台北面的_海
6、。1分(二)孩 子无 罪 18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德国二战以后的事情。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吊死在了自家窗户外面。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可怜的女人。窗户开着,她两岁大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了呼吸。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是因为帮助犹太人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的。街坊邻居们没有人理解她,( )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 )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 )把孩子扔掉。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