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理人欲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湖南省 新田县 第一 中学 高中语文 文化 经典 研读 教案 第七 单元 天理 人欲
- 资源描述:
-
1、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了解李贽童心说的时代背景,体会其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回忆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2、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二、作家、作品介绍1
2、、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
3、“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2、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三、介绍理学产生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1、理学产生时代背景 从唐末五代之乱以来,道德沦亡,廉耻尽失。宋代士子为振衰起敝,从学问修养上挽救人心社会,加之当时国家的统一,君主的提倡,与书籍流传之盛,而大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的发达。宋代理学的起源有两个思想的背景:一是外来的影响、一是内在的变化。外来的影响:就是无形中受到“佛”、“道”的影响。尤其是禅宗所讲的 “明心见性”之道影
4、响最为大。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论者遂以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难以满足好学深思之士进一步探究的欲求。因此唐代儒学虽为政府倡导,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深远。宋初学者戒五代之混乱,为挽回世道人心,重新提倡儒学,并为能与佛学相抗衡,特别著意于儒家思想的“形上学”体系的建立,同时亦吸收“道教”中关于宇宙的本体的概念,作为建构理学“宇宙论”、“本体论”的重要部份。但是理学家著述立法的目的,在于救世济民,寻求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人生,故此仍以伦理为主。故儒、道、佛三种思想揉合的结果,乃产生“理学”。内在的变化:就是儒家本身的思想变化。儒学自两汉以迄隋唐,已由孔、孟、荀的儒家之学变为经学。而
5、且所谓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亦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学经,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又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为“注”作“注”的“疏”了,致力於文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已有偏重书本研究之嫌,去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日远。而且经生喜欢自夸博学,笺注日趋繁锁,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纰漏,亦必曲说以为弥补。这种繁屑的讲疏,有遗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遂末,正是经学末流之弊。到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儒家思想开始转向一新的路向。韩愈的“原道”指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脉相承,并感慨地说:“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真传
6、焉!”从此孟子的地位提高,孟子一书亦得与论语并列。同时“原道”又引大学:“明明德”、“正心诚意”之说,表而出之。李翱之“复性书”三篇:上篇论性、情及圣人。中篇论修本成圣之法。下篇论人必须修养,其思想备受佛学的影响,为儒家学说开创一条新途径,更走向“经学”的境界。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除了上述的思想的背景外,其实还有一些的客观因素影响的。分述如下: (一) 宋代君主的提倡:由于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社会风气及士人的道德尽败坏,朝秦暮楚的臣子屡见不鲜,如有历四朝之丞相冯道,厚颜无耻,自称“常乐老人”,尝唾面自乾,士子风败坏至此;而且由于政治风气亦为之腐化,篡弑的行为,无日无之,严重影响
7、政府运作。故宋代统一后,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上之颓风,君主大倡重视气节,及重文轻武之政策,故理学中的修身思想正合于时势也。 (二) 私人教学之风盛于宋代,私人讲学之风极盛,盖由于唐末五代以来,社会动乱,累世经学之家遭受打击,而流落民间,而且部份大儒者亦为了逃避战乱,又无心政治,故纷纷逃入山林开馆受学。此等私人讲学所多重视者为“修身”之学,而少谈治世之学,并且重视发扬经义的研究,重视道德教育。盖由于时势所限也,而此种修身之学术,也正合于理学者之要求。 (三) 印刷术的发展:唐宋以前的书籍都由手抄,故流传不广,而至唐代已发展出雕版印刷术,至宋代毕升发明了活版印刷术,使到书籍流行更广,理学传播更易
8、、更广,此亦为促进理学之发展也。 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明清两代一般士人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与朱熹的思想有关。另外,为了维护理学的学术地位,朱熹不但反对不同于儒学的佛学、道教,而且还批判了儒学内部与程朱理学不同的其他学派。经过了朱熹的努力,理学从北宋时期一个普通的学术派别,发展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
9、学派。但是,在朱熹晚年,由于他卷入了当时的党争,朱熹的学说也被禁为“伪学”。朱熹去世以后,党禁解除,他的思想学说得到统治者认可,在南宋末期以至元、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学思想。可以说,理学的整个发展都与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晦翁学案中从学术史的角度赞扬朱熹,说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这是说,朱熹的学问极其广大,极其精微,是宋代以前百代学术思想的总结。当时江西的陆九渊,浙东的叶适,他们的学问虽然也很突出,但与朱熹相比,总是有所偏颇。这个说法虽然是过去学者的评价,多有溢美之词,但朱熹是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的
10、地位非陆九渊、王守仁所可比拟,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承认的。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秋,朱熹都有注释和研究。另外,在历史、文学甚至道教典籍方面,朱熹也有广泛的学术兴趣。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和孟子并列,并用毕生精力为之注释,据说直至去世前还在修改。朱熹在四书集注当中,不重训诂,重在义理,以精炼的文字,阐述了他的理学思想,把四书纳入了程朱理学的轨道,如他的门徒李性传所说,这是一部“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之作。此外,朱熹还留有文集一百余卷,其中保存了他的一些学术论著、讲义、政治文件、序跋、书信以及诗词等。朱熹的门
11、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这些资料也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依据。2、发展概况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两亲兄弟,南宋是理学的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逐渐走向僵化,理学发展主要的内容是王守仁心学的崛起以及王学的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3、宋明理学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下列三个特点,对宋明理学有一总
12、体上的认识和把握。 (1)宋明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哲学化。 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儒学在哲学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宋代的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学的形上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又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等。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
13、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的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安石和二苏的“道”、陆象山和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由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宋明理学作为哲学思潮或者作为儒学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以及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
14、理。这里,宋明理学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儒家元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但是,宋明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也有自己的特色。就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义理,重点并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元典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宋明理
15、学是佛道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的形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教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4、理学之影响 宋明理学对后世影响甚大,由朱熹发展并集大成的理学,成为其后几百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元朝恢复科举以朱熹的四书集注来考试文人,明清两代也以朱熹的思想为科举的标准答案,康熙在朱子全书作序说:“朱夫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