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暴君陈友谅的另一面.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暴君陈友谅的另一面 文摘 社会 暴君 陈友谅 另一面
- 资源描述:
-
1、暴君陈友谅的另一面自从1363年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汉政权建立者)被朱元璋杀死后,历代御用文人,或出于政治目的或因“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神化朱元璋,对陈友谅则进行妖魔化、小丑化,用放大镜看他的缺点,用近视眼看他的优点和贡献,就连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也基本如此表述。陈友谅成为暴君、恶棍的代名词。而清朝秀才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记载了陈友谅面试宋濂(1310-1381,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苛”)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陈友谅。蒙古统治者虽然很早就任用了一些汉族文人为官员,但元初很长时期内废除了科举,导致广大知识阶层失去了仕进之途。当时有
2、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即知识分子只比乞丐的地位高一点,是典型的“臭老九”。大量文人成为卑贱无用的废人,许多文人成为家庭教师、卖文者、工匠、商贾、胥吏,沦落为戏子、奴仆、乞丐的也不计其数。浙江大儒宋濂曾在江苏常熟一家富人家做家庭教师。一天,一个壮年男子带着两个随从来见他,自称是来卖文的。宋濂和他的谈话涉及多部经史子集的书籍,谈到军事方面的内容,那个男子显得十分内行,而宋濂难以回答。宋濂请他写诗,他说:“我写一首诗歌要卖20两银子。”宋濂答应了他的开价。诗歌写好后,宋濂认为写得相当的出色。宋濂又请他写文章,他说:“我写一篇文章的润笔要100两银子。”宋濂又如数给了他,他提起笔来一挥而就,不用修改。
3、宋濂设宴款待“卖文男子”。宴毕,“卖文男子”要求参观宋濂的书房,随后拿出刚才卖文所得的120两银子全部送给宋濂,说:“我不是为了钱,只是想拜访下您。”说完便告辞走了。宋濂派人送他到江边,那儿有水军好几千,军容十分雄壮,原来刚才那个“卖文男子”是陈汉皇帝陈友谅。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陈友谅是一个文武双全、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豪杰,他的文韬武略不逊于朱元璋,至少比朱元璋有文化。陈友谅心仪南宋张孝祥的那句话:“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于是他礼贤下士,不辞辛劳地到处选拔人才。当他听说常熟有个宋濂很优秀,为了不让人多心,便化装为卖文的,带了两名年轻的侍从,微服私访,考察欲聘之人。写诗,诗歌俊秀出众;写文,提笔而成,文不加点,足见陈友谅才具非凡。他向宋濂索取稿费,只是开个玩笑,临别前全部奉还,也见其性格的幽默风趣。经过面试考察,他发现宋濂只是擅长搞文学创作,而不懂军政,更谈不上雄才大略,让军务繁忙的他空跑了一趟。历史学家吴晗认为,出身草根的陈友谅是反抗暴政的英雄,他较早地举起了反元义旗,并且始终如一,从未投降,为推翻腐朽的元朝立下不朽功勋,其历史功绩堪比推翻暴秦的项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