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3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安徽用):滚动组合卷(十)基础常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方案2013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安徽用:滚动组合卷十基础常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 创新 方案 2013 高考 二轮 复习 语文 专题 训练 安徽 滚动 组合 基础 一般
- 资源描述:
-
1、滚动组合卷(十)基础常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限时40分钟满分38分一、基础常练(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孪生(ln) 执拗(ni) 亘古未变(n) 悲天悯人(mn)B鏖战(o) 内疚(ji) 情不自禁(jn) 针砭时弊(bin)C谙熟(n) 背负(bi) 鸢飞鱼跃(y) 孑然一身(ji)D恤衫(x) 摈弃(bn) 暴戾恣睢(su) 绰绰有余(chu)解析:选DA项,“孪”应读lun;B项,“疚”应读ji; C项,“鸢”应读yu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 发祥地 别出新裁 大海里捞针B渎职 敲竹杠 步履为艰 快刀斩乱麻C幅员
2、 开倒车 察言观色 礼轻情意重D忖度 破天荒 声名雀起 人不可貌相解析:选CA项,新心;B项,为维;D项,雀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玛雅人的末日猜想与甚嚣尘上的末日阴谋论不同,它是古人对世界的未来的一种猜想,我们的世界有朝一日或许将面临毁灭危机。B在过去的2011年,“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坠楼宝宝的故事让我们感动,2012年伊始,“最美初中生”郭肖岐舍己救人的行为感人至深,荡气回肠。C即将推出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想不孚众望,做到实至名归,应当有具体、明确的路线图,具有可操作性。D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欧美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的政权颠覆战争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
3、作尚未完成,因而欲擒故纵。解析:选A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B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C项,不孚众望:指不合于众人的期望。此处与“不负众望”混淆了。D项,欲擒故纵:指为了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放松一步。用于此处不合语境。4下面文字多处有语病 ,请选择五处加以修改。(5分)(1)2011年11月3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简称“书法国展”)将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了帷幕。(2)这是书法国展首次在长三角乃至在上海举办。(3)这次展览呈现出中国书法事业大发展大
4、繁荣。(4)值得一提的是中青年作者踊跃参与本届书法国展,(5)年龄在18岁至45岁的共计10 574人,约占参展人数的一半左右,(6)获奖作者年轻化较为突出,(7)这次展览为全国各地尤其是广大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贡献了一场盛大、丰富的文化艺术大餐。序号修改答案:(1)删除“将”;(2)“长三角”和“上海”位置调换;(3)“大繁荣”后面加“的局面”;(5)删除“约”或“左右”;(6)“年轻化”后加“现象”;(7)“贡献”改为“奉献”。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1)乌鸟私情,_。(李密陈情表)(2)假舟楫者,_,而绝江河。(荀子劝学)(3)久在樊笼里_。陶渊明归园
5、田居(其一)(4)今年欢笑复明年,_。(白居易琵琶行)(5)谢公宿处今尚在,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范仲淹渔家傲)(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语录)(8)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答案:(1)愿乞终养(2)非能水也(3)复得返自然(4)秋月春风等闲度(5)渌水荡漾清猿啼(6)将军白发征夫泪(7)知之为知之(8)不求闻达于诸侯二、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谈 传 世雷达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
6、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
7、不明智的。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呢?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
8、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它不传世谁传世?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的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来,不知逊色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到那里去充分吸吮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这几年创作上的一个趋向是回归故事,让小说回到小说,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的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
9、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不会讲。古典名著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含细节,三是富有文化底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是魂,没有比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更令人神往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都会转眼即逝,惟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无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作者怎样玩叙述圈套也掩不住贫乏的内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于是想到,不妨多看看古典名著,或能让人清醒:故事框架里该立个什么人,人的骨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585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