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押题古代诗歌阅读-(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语文押题古代诗歌阅读-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22 年高 语文 押题 古代 诗歌 阅读 新高 专用 解析 WORD
- 资源描述:
-
1、押题0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黄补阙南迁杜荀鹤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注】补阙:官名,掌供讽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在送别黄补阙南迁之时难舍难分的心情。B颔联叙述了黄补阙被贬的原因,全心全意地劝谏皇帝而得罪了他人。C颈联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黄补阙进行了劝慰并称赞他为朝廷直臣。D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明畅,每联或呼应标题,或暗扣标题。2诗人为什么说黄补阙“难滞楚南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A2黄补阙南迁“非天意”,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
2、(不符合天理,事理)。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为直臣。“喧然公论在”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 “难舍难分的心情”理解有误。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黄补阙正直谏言的肯定以及对其被贬的义愤之情。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难滞楚南春”是说黄补阙不会在南方被贬谪、滞留太久,很快就会回到朝廷。诗人这样这样说是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此次被贬并非皇帝本意,诗歌起笔说“得罪非天意”,这里的“天”指的是皇帝,“非天意”是说黄补阙南迁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当然如果把“天”理解为“上天”,则此句意思是黄补阙南迁不符合天理,事理。总之,这就意味着
3、他会很快回朝。二是黄补阙本人的人品和才华,诗歌颔联说他“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说明他是因为劝谏住上,不防伤了某些人才导致被贬,这恰恰说明了他的忠直敢言;颈联又说“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直臣”二字是对黄补阙的高度评价。由此我们得知,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为直臣。这也是他不可能长期被贬滞留南方的理由。三是有人替他鸣不平。诗歌尾联说“喧然公论在”,“公论”“喧然”,说明很多人在议论黄补阙被贬一事,大家都替黄补阙抱不平。这是他“难滞楚南春”的第三个理由。【押题理由】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以唐宋诗词为主,考前30天,应将重点放在唐宋诗词上。考查点相对固定
4、,突出考查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情景关系、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等。【考前秘笈】指津一:鉴赏诗歌形象解题指津1鉴赏人物形象解题指津(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
5、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2鉴赏意象解题指津(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指津二:鉴赏诗歌语言解题指津(一)炼字、
6、炼句题1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3)某句(联)来历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请对某字(句)进行赏析。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锤炼字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或句子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或句子孤立起来谈,需要将字放在句中,或将句放在整首诗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1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7、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4)用有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指津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解题指津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但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2答题步骤:简单地说就是
8、: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9、)【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指津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题目解题指津1读题目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2关注作者(1)关注作者,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如王维,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诗中有画,内容上主要写山水隐逸生活,特别是清静优美的景物,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高。
10、(2)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等对把握情感有重要的帮助。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人词人的生平、人生经历,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内容。3看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注释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诗歌,了解典故内容等,这些都有助于把握情感。4抓关键句从五七言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5把握形象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月、长亭、水
11、、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6抓诗眼诗眼是诗中最精练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即能直接表达情感。押题精选 一、(押考点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答郭郎中孟 郊注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注孟郊,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清寒终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借松柏起兴,通过写松树和柏树至死都不会改变,千百年来都是郁郁葱葱的样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B诗的第三句的“更”字和第四句的“无”字表现力强,前者意为“更加”,后者意为“没有”,表现强大的精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717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