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类型2022年高考语文押题古代诗歌阅读-(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57179
  • 上传时间:2025-10-2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3.3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年高考语文押题古代诗歌阅读-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22 年高 语文 押题 古代 诗歌 阅读 新高 专用 解析 WORD
    资源描述:

    1、押题0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黄补阙南迁杜荀鹤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注】补阙:官名,掌供讽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在送别黄补阙南迁之时难舍难分的心情。B颔联叙述了黄补阙被贬的原因,全心全意地劝谏皇帝而得罪了他人。C颈联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黄补阙进行了劝慰并称赞他为朝廷直臣。D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明畅,每联或呼应标题,或暗扣标题。2诗人为什么说黄补阙“难滞楚南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A2黄补阙南迁“非天意”,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

    2、(不符合天理,事理)。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为直臣。“喧然公论在”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 “难舍难分的心情”理解有误。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黄补阙正直谏言的肯定以及对其被贬的义愤之情。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难滞楚南春”是说黄补阙不会在南方被贬谪、滞留太久,很快就会回到朝廷。诗人这样这样说是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此次被贬并非皇帝本意,诗歌起笔说“得罪非天意”,这里的“天”指的是皇帝,“非天意”是说黄补阙南迁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当然如果把“天”理解为“上天”,则此句意思是黄补阙南迁不符合天理,事理。总之,这就意味着

    3、他会很快回朝。二是黄补阙本人的人品和才华,诗歌颔联说他“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说明他是因为劝谏住上,不防伤了某些人才导致被贬,这恰恰说明了他的忠直敢言;颈联又说“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直臣”二字是对黄补阙的高度评价。由此我们得知,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谏主,是为直臣。这也是他不可能长期被贬滞留南方的理由。三是有人替他鸣不平。诗歌尾联说“喧然公论在”,“公论”“喧然”,说明很多人在议论黄补阙被贬一事,大家都替黄补阙抱不平。这是他“难滞楚南春”的第三个理由。【押题理由】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以唐宋诗词为主,考前30天,应将重点放在唐宋诗词上。考查点相对固定

    4、,突出考查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情景关系、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等。【考前秘笈】指津一:鉴赏诗歌形象解题指津1鉴赏人物形象解题指津(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

    5、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2鉴赏意象解题指津(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指津二:鉴赏诗歌语言解题指津(一)炼字、

    6、炼句题1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3)某句(联)来历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请对某字(句)进行赏析。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锤炼字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或句子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或句子孤立起来谈,需要将字放在句中,或将句放在整首诗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1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7、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4)用有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指津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解题指津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但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2答题步骤:简单地说就是

    8、: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9、)【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指津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题目解题指津1读题目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2关注作者(1)关注作者,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如王维,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诗中有画,内容上主要写山水隐逸生活,特别是清静优美的景物,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高。

    10、(2)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等对把握情感有重要的帮助。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人词人的生平、人生经历,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内容。3看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注释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诗歌,了解典故内容等,这些都有助于把握情感。4抓关键句从五七言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5把握形象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月、长亭、水

    11、、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6抓诗眼诗眼是诗中最精练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即能直接表达情感。押题精选 一、(押考点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答郭郎中孟 郊注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注孟郊,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清寒终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借松柏起兴,通过写松树和柏树至死都不会改变,千百年来都是郁郁葱葱的样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B诗的第三句的“更”字和第四句的“无”字表现力强,前者意为“更加”,后者意为“没有”,表现强大的精神力量。

    12、C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常常弹奏乐器,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只有自己一人在欣赏。D本诗是一首赠答诗,赠答诗与唱和诗有相似之处,前者是甲赠乙答,后者是甲唱乙和;两者在写作对象等方面有不同之处。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C2对志向的坚守。诗人处于困境之中,不但不会改变志向,反而会更加坚守志向。对知己者的感激。知己者了解诗人的艰难处境,诗人感激知己者,表示要保持高尚的节操。【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错误。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独自抚琴瑟于山林之中,周围松涛阵阵,风波飒飒与瑟音

    13、相唱和,风清瑟凉,楚楚感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林隐士图。写诗人独善其身,与风波为伴的清贫境遇,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一联用松柏不改其“青青之色”起兴,并以此相喻来引发第二联,写贫士志坚,恪守人生准则,不改其道,不为他图。这一比兴为志士守节增添了庄严的色彩。第三联写独善其身,与风波为伴的清贫境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林隐士图。诗人独自抚琴瑟于山林之中,周围松涛阵阵,风波飒飒与瑟音相唱和,风清瑟凉,楚楚感人。表现了诗人处于困境之中,不但不会改变志向,反而会更加坚守志向。第四联写知音,潇湘瑟里、风波声

    14、中有失意的悲凉,只有知音才能听到,感受到,并为之感动下泪。这一联没有明写,实际是与郭郎中对话,郭便是诗人心中的知音。第五联以激动的声调呼出“永存坚与贞”这样的志向,以此报谢知音之恩、知音之情。孟郊是一介贫士,与友表心意,不重物而重情,更显露出清贫高雅之风。二、(押考点艺术技巧)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以“青山”起句,描写作者登高后所见青山之景,气势非凡。B第二句以“联翩万马”承接起语,愈显豪放;后句又借此托意,蕴藉

    15、含蓄。C下阕笔锋转言作者两鬓斑白,一腔愁绪,年华逝去与心中郁结相伴相随。D结尾两句笑对沙鸥,拍手成趣,寓庄于谐,一解愁肠,于无形中见潇洒意。2这首词的上阕使用了哪些艺术技法?结合诗歌分析。【答案】1D2比喻。将青山联翩比作万马无数,更显连绵青山之气势。比拟。第句青山似乎想要与高人交谈,通过景对人的亲近,反写人对景的喜爱。第三句烟雨低头低徊犹豫写出作者期待万马来到自己眼前,却被烟雨阻隔的场景,将青山悠悠却烟雨蒙蒙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借景抒情。作者借远望烟雨青山抒发了内心的愁绪与悲苦,情景交融,意蕴无穷。【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一解愁肠”错误,“见潇洒意”也欠妥。鸥

    16、通体皆白,是它的自然特征,与愁没有一丝关系,词人故意造成逻辑上的错误,越是说得幽默洒脱,反而越使人感到强自解愁而又不能自解的痛苦。此句嘲笑沙鸥,实则自嘲,增添了无奈与苦悲。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的意思是“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苍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谈,他们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有似万马奔腾。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青山联翩比作万马无数,更显连绵青山之气势。“青山欲共高人语”写了青山似乎想要与高人交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通过景对人的亲近,反写人对景的喜爱。“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写了烟雨低头低徊犹豫,写出

    17、作者期待万马来到自己眼前,却被烟雨阻隔的场景,它们在茫茫的烟雨中迷了路,徘徊起来,眼看着临近了,却终于没能到达跟前,将青山悠悠却烟雨蒙蒙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那逶迤的青山既然像万马奔腾而来,像冲锋陷阵的铁骑。词人渴望能挥戈跃马驰骋疆场,可是转眼之间又烟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无数青山也只像是万马在烟雨中低徊不前。“望来终不来”写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不说愁,而愁极深;虽极感慨,仍以蕴藉出之。作者借景抒情,借远望烟雨青山抒发了内心的愁绪与悲苦,情景交融,意蕴无穷。三、(押考点炼句)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蝉张问陶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遍依碧树终无定,

    18、强伴金貂恐未宜。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注】金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冠帽上用金铛、玉蝉、貂尾作为装饰,谓之赵惠文冠。后来比喻贵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令,用“槐黄满地”暗示“炎凉代序”的秋季,“耐”字则表达了煎熬难挨的情绪。B颔联是说,秋蝉的悲苦鸣叫常常会引发诗人的共情,但诗人的清高心志却非秋蝉所能理解感知。C尾联卒章显志,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表达了思乡归隐而又不得的惆怅之情。D这首诗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显示出咏物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特色。2刘勰认为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19、【答案】1B2颈联句句写蝉,又句句言志。秋蝉频繁更换树木栖息,居无定所,暗指作者无人赏识、不被器重的苦闷之情。玉蝉不甘作为高官帽饰,喻指作者不想依附权贵的高洁之志。颈联表达了作者虽怀才不遇但仍不想依附权贵的清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B.“诗人的清高心志”错,诗歌中写“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诗人写的是“秋蝉的清高心志”。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句的能力。“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意为描写景物,要想极尽其妙,功夫在于“ 密附” ,即以贴切的语言,如实地显示景物的特点,形成情景交融的的境界。颈联写蝉的举动,“遍依碧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恐未宜”,蝉不断寻找

    20、绿树依附,想要寻觅栖息之所,却终究居无定所;学生可联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良禽择木而栖”等相关诗句、常识,联想到这是作者在借蝉的居无定所,来写自己终无人赏识的苦闷。“金貂”指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强伴金貂恐未宜”也是写蝉的清高志向,不愿成为权贵的冠带装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心志,即使怀才不遇,但也不愿依附权贵。故而颈联是以贴切的语言,写出蝉寻觅栖身之所的举动,显示蝉在树间飞忙的特点,又融入了自己的心志表达,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但仍不愿依附权贵的高洁品性。四、(押考法比较鉴赏)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

    21、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B李诗的一、二句描写: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C高诗虽写到了冰雪,但气候回暖,画面透着生机和希望;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D李诗一、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2两首诗都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情,

    22、但相比而言,李诗抒情直而白,高诗抒情曲而妙。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答案】1C2李诗用动作直接传情。笛声响起,征人不约而同“回望”,通过一个拟想中的动作来写思乡之情。高诗巧借曲名传情(或借景传情等)。高诗拆开了“梅花落”的曲名,三、四句既是写实,描写风传笛曲,夜之间声满关山;也构成了虚景,仿佛风吹故乡的落梅花片,一夜之中,将香和色洒满关山。【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错误,李诗形容沙似白雪,月如秋霜,气氛是凄寒的。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抒情特点的能力。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如此苍茫而又清

    23、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李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用动作直接传情:笛声响起,征人不约而同“回望”,通过一个拟想中的动作来写思乡之情,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语文押题古代诗歌阅读-(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7179.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