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21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古诗词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德、鹊、蝉、稻”这四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2.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2.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主要内容。3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二、介绍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三、初读感知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2.整体感知:你
3、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四、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第一句:(1)生读句子,说诗意。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 泊:停船靠岸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黄昏时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2)指导朗读(指名
4、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第二句:(1) 生读句子,说诗意。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注意停顿)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五、总结学法。1.总结学习方法:知作者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2.用学过的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一)介绍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二)初读感知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谈,师
5、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第一句:(1)生读句子,说诗意。重点理解: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
6、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诗意: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大自然的神奇变化。)第二句:(1) 生读句子,说诗意。重点理解: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忽:突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诗意: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2)指导朗读(指名读,最后一句要读得舒缓一些。)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七、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
7、训练。)八、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1)(2)(3)(4)(5)(7)(8)(17-29)(9-12)(13)(14)(15)(16)(17-29)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诵课文。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课前导入1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让我们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一同欣赏夏夜美景吧!2一起读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