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类型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课件44张.ppt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58421
  • 上传时间:2025-10-29
  • 格式:PPTX
  • 页数:44
  • 大小:1.40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高考 语文 诗歌 比较 鉴赏 课件 44
    资源描述:

    1、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学习目标:1、掌握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的命题及解题规律。2、学习用比较(求同辨异)的方法,鉴赏高考古诗词作品。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初做这类型题,考生也许会觉得有些棘手。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总结试题,就会发现古典诗词的比较鉴赏是有法可循的。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

    2、时应该有一个鉴赏的方针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比较鉴赏古诗词的命题角度总体上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比较意象、意境二.比较情感三.比较炼字四.比较技巧高考是怎么设题的?2020年高考课标卷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现实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2019年高考课标卷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3、6分)2018年高考课标卷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2016年高考课标卷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2015年高考课标卷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2014年高考课标卷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第一步:审题,找出比较点:

    4、第二步:比较,求同辨异法:在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辨异第三步:表达,分点标序,规范作答(观点+分析)。真题引路2020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

    5、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练。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现实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苦笋:咏物诗。也叫竹笋,色白、有节、味苦回甘。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仕途坎坷:28岁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40岁后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贬黜。65岁后长期蛰居山阴,78岁

    6、参与编修国史,79岁致仕。笔耕不辍: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mo合称“南宋四大家”。第一句,诗句理解手法第六句,诗句理解手法,观点态度C解析首先,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苦笋口感苦涩,自然不是儿童爱吃的菜肴,儿童自然就不会多吃,C项“所以”在这里强加因果,不合逻辑。“勿多取”的真正原因是:约束儿童不要过多采挖、破坏林间竹笋,以便给竹笋生长的空间,让它们历经风雨,长大成材。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

    7、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藜藿l hu: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练。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

    8、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藜藿l hu: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译文: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

    9、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现实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1分),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1分),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1分);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1分),象征“耿介”的性格(1分),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1分)。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

    10、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现实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组织答案:诗人将苦笋人格化,肯定赞美苦笋品性,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象征诗人坚守节操,矢志不渝,正直不阿,廉洁自持(2分,明手法/总述相似点)。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唐太宗却觉得他很妩媚(诗意1分)。从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跟苦笋一样令人难以接受(相似点1分)。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诗意1分),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

    11、是受人赏识之处(相似点1分)。解析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这里考查第五句“我见魏征殊媚妩”的用典,须研读注释;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第五句“我见魏征殊媚妩”;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

    12、,“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根据要求,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分点整理答案。真题引路2019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4下列对本诗的赏

    13、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我们学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知刘禹锡与白居易是朋友关系,且刘禹锡曾遭长期贬谪。刘禹锡的这首插田歌应写于被贬期间。理

    14、由一是诗中有“齐唱郢中歌”的句子,酬白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也有“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句子,其中有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和郢中(借指古楚地)都是指湖北一带,正是刘禹锡贬谪地之一;理由二是只有被贬基层才有机会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乃至喜怒哀乐,居庙堂之高的士大夫往往写不出这样的诗。写这首诗时二人只互相听说对方,只是神交,并未谋面,因为刘禹锡贬谪结束后在扬州席上才是“初逢”。田塍:tin chng,田埂立足教材,知人论世,深厚积累在中晚唐时期,刘禹锡(772-842)是独树一帜的诗人,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

    15、“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诗风简洁明快,豪爽俊逸,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白居易评价:“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在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中,接连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等职,在外任职二十三年,遍尝艰辛,然而刘禹锡性格刚毅,百折不回,始终斗志昂扬,不甘沉沦,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诸如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秋词、陋室铭等,睥睨世俗,蔑视权贵,胸襟开阔,骨力雄健,充满了坚毅刚强、睿智豁达的乐观精神。刘禹锡除了斗志昂扬的诗文外,还有许多对自

    16、然、人生、历史感悟的经典诗词,比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竹枝词、石头城等,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刘禹锡的山水景物诗,往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朴素自然,清新流畅,同时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而且刘禹锡胸襟开阔,视野广大,空旷的空间感和历史的时间感经常交织在一起,诗文含蓄隽永,意蕴悠长,让人回味无穷。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诗意: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远望田塍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

    17、。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意: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8、)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

    19、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B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民间的通俗歌谣)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

    20、(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第一步:审题,找出比较点:诗人的情感的不同,选用的意象、手法也会不同,同时或选用口语、俗语、书面语。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

    21、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第二步:比较,用“求同变异法”夺保险分: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因此我们可以用“求同”、“寻异”的方法找出关键词,让这些关键词帮助我们概括出“异同”的要点,这是比较鉴赏得分的关键。当然,概括要点还得会用专门术语。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基本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

    22、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象手法情感语言风格插田歌(节选)花草、燕子、田塍、白水、白纻裙、绿蓑衣白描对田园劳作生活的喜爱民歌俚曲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凄凉地、弃置身、沉舟、病树、杯酒典故伤感低沉,隐含坚韧振奋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

    23、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第三步:组织答案:本诗选取花草、燕子、田塍、白水、白纻裙、绿蓑衣等意象(1分),画面清新和谐;多用口语、俗语,运用白描手法(1分);表现出对田园劳作生活的喜爱。语言通俗浅显、平实质朴、清新自然(1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取凄凉地、弃置身、沉舟、病树、杯酒等意象,画面阴郁凄苦(1分);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等典故,对仗工整(1分);前半部分伤感低沉,后半部分隐含坚韧振奋。语言典雅工整、含蓄深沉

    24、(1分)。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

    25、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真题引路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P197题醉中所作草书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

    26、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题醉中所作草书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陆游(1125-1210,86岁),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

    27、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三月,陆游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诗人精通书法,尤擅长草书,几乎出神入化。于是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实为妙哉!题醉中所作草书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

    28、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诗歌的内容首联,思想情感颔联,诗人形象D.鉴赏诗句内容,颈联“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气势,所以纵横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D题醉中所作草书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

    29、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题醉中所作草书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1分),诗人把它比喻(1分)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1分)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1分)诗人的心理状态,他

    30、“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1分),心满意足、踌躇满志(1分)。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题醉中所作草书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第一个“酒”出现在

    31、作书之前(1分),诗人把它比喻(1分)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1分)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1分)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1分),心满意足、踌躇满志(1分)。组织答案:“酒为旗鼓”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诗意/物的特点,1分),运用比喻(手法,1分)修辞,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效果,1分)的作用。“须臾收卷复把酒”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物的特点/诗意,1分),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效果,1分),表现了其踌躇满志(情感,1分)。解析本题通过意象“酒”侧重考察句意理解和情

    32、感赏析,比较基础,难度不大。考查意象的作用,属于常考题型,难度属于中等。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一般的鉴赏流程为: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答题步骤是: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题考查“酒”的作用,结合诗歌第二联,“酒为旗鼓”“势从天落银河倾”可以看出运用比喻修辞,为下文积蓄了气势。“须臾收卷复把酒”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表现了

    33、其踌躇满志。2016年高考课标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 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曹翰,(923-992),河北大名人,北宋(960-1127)初跟随太祖赵匡胤征泽潞,

    34、平江南。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jing)时又跟随太宗下太原,征幽州,皆有功,但后来只得了个武职闲散官,几年都没有升迁。据宋朝事实类苑等书记载:宋初将领曹翰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数年未得升迁,依然原地踏步。一天,内廷设宴赋诗,曹翰因是武官不能参加,于是向太宗陈言:“臣早年也学过诗,乞望能应诏赋诗。”太宗笑着同意了,说:“你是员武将,当用刀字为韵。”曹翰援笔立就,写下了这首七律,径自送给了宋太宗。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结

    35、合注释来简单的翻译一下韬光养晦:韬,指隐藏。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六韬 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为韬略。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愧!注 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答:观点一:作“弱”“昏”好(表明观点,1分)。“弱”,衰弱;“昏”,昏花(1分,释含义

    36、)。“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1分)自己年迈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1分,翻译诗句);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1分),就不忘杀敌报国(1分,表达效果)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表明观点,1分)。“健”,强健;“明”,敏锐(1分,释含义)。“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1分,翻译诗句);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1分)的坚定信念,而忘记(1分,表达效果)自己老之将至。2016年课标卷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37、)解析题干要求比较哪一联好,其实是比较用字的不同,同时又是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这一知识点。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多角度加以剖析,应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阐述。此题是两问,第一问表明观点,第二问分析观点,分析时要结合诗句内容,结合语境。如用“弱”“昏”,抓住“尚”“犹”,可以理解为:臂力虽然衰弱了,“尚嫌弓力软”还是感觉弓的劲头不够,“眼昏犹识阵云高”两眼虽然有些昏花,但还是能排兵布阵,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虽然发现自己身体的衰老,但不服输,还想冲锋陷阵,报效国家。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这个语境,知道作者此时已经年老,但他感觉自己依然是“臂健”“眼明”与三十年前没

    38、有什么区别,身体如此,精神、志向也如此,未曾改变过。技法点拨解答比较赏析类的炼字题型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比较分析,注意比较字的含义、词性、连带的修辞手法、与上下文的组合(或照应)关系及其产生意境特点、流露的情感基调等的细微差别。如何解答有关“炼句”比较类试题?首先,要立足全篇,把握不同诗句语意表达的侧重点;其次,要抓住所比较诗句中的相异字眼,仔细揣摩这些字眼在含意、用法、感情色彩、结构关系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者,要结合全诗主旨与章法,简要分析肯定其中一个的具体理由。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

    39、见盘花旧战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 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

    40、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2016年课标卷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组织答案:曹诗“三十年前”到现在,今夕对照,岁月流逝,年少不在,但是依然臂健谦弓不硬,眼精明亮能够看清楚战阵(诗意,2分),可见其老当益壮,雄心壮志犹存(感情基调,1分)。辛词破阵子,是主要回忆沙场秋点兵意气洋洋和反击战的漂亮凯旋(诗意,1分)

    41、,尽显英雄气概,但结尾回归现实(诗意,1分),一句“可白发生”,揭示主题,英雄迟暮,报国无门,功业未成(感情基调,1分)。2016年课标卷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1分),但报国之心犹存(诗意,1分),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分)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诗意,1分),表达英雄白首(1分),功业未成(1分)的悲慨。解析注意是课内外作品的对比试题所选诗歌与课内的破阵子的比较,要回顾课内诗歌,理解其思想感情。“情感基调”是指诗歌的基本情感。本题注解“曹翰(923-992),宋初

    42、名将”作者曹翰是宋朝初年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的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种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分析时抓住诗歌中“三十年前”“臂健”“眼明”“昨夜”“羞睹”“旧战袍”带有的感情色彩。曹诗“三十年前”到现在,岁月流逝,但是依然“臂健谦弓不硬,眼精明亮能够看清楚战阵”,可见其老当益壮,豪情万丈。而辛词破阵子,是主要回忆沙场秋点兵意气洋洋和反击战的漂亮凯旋,尽显英雄气概,但结尾回归现实,一句“可白发生”,揭示主题,英雄迟暮,功业未成。题目的难点在于课内外结合并对比签赏,重点落实在不同情感的比较上,因此课内诗歌要熟悉,能够理解,就比技容易。本题涉及的课内诗歌辛弃疾的破阵子是初中名篇,学生

    43、比较熟悉。本题比较感情基调差异。一般来说“异”的双方有对立性,比加本题曹诗是豪情壮志犹存,可以从对立的角度思考,辛词是报国无门。曹翰的内宴奉诏作为叙事抒情诗,前四句回忆往昔为国出力,令人豪气振奋。第一、二句回顾自己年轻时代学习兵法,获得英名;第三、四句写披甲上马为国征战的英勇事迹和自己宝刀一直相伴,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志向远大、英勇报国。后四句着眼眼前的自己,仍感老当益壮。第五、六句通过写手臂健壮有力、眼精清亮,突出自己现在仍然老当益壮;第七、八句以景结情。诗歌语言质朴,叙事抒情,今夕对照,岁月已去,年少不在,但雄心壮志犹存。归纳: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

    44、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本题就是选择课内学过的一首词,作者也是熟知的辛弃疾,难度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课件44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42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