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四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积累运用。1. 抄写句子,做到正确、规范、整洁。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注意笔画、笔顺,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书写时要注意“赞、崛、当、效”等词语。2. 我能看拼音写词语。qing zhung chung zo jin ding h fng hun y( ) ( ) ( ) ( )g w yn h ho ji zu g yu pn( ) ( ) ( ) ( )【答案】 . 强壮 . 创造 . 坚定 . 呼风
2、唤雨 . 鼓舞 . 掩护 . 豪杰 . 左顾右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汉字。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书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书写时注意“强、创、坚、呼、唤、鼓、掩、豪、顾、盼”的正确书写。3. 我能辨字组词。概( ) 堂( ) 庄( )溉( ) 尝( ) 庞( )【答案】 . 大概 . 堂屋 . 庄稼 . 灌溉 . 尝试 . 庞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组词。概组词:概念、气概、概括、概率。溉组词:浇溉、溉田、沾溉、溉导。堂组词:堂姐、堂正、堂哥、会堂。品组词:品尝、何尝、尝新、未尝
3、。庄组词:端庄、庄严、庄重、村庄。庞组词:脸庞、面庞、庞杂。4. 按要求写句子(1)梅先生,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改为陈述句)_(2)下这么大的雨,我估计他大概不会来了。(修改病句)_(3)周恩来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沈阳。(缩句)_【答案】(1)梅先生,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2)下这么大的雨,我估计他不会来了。#下这么大的雨,他大概不会来了。 (3)周恩来来到了沈阳。【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句型转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改为:
4、梅先生,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估计”表示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词语本身已经包含了“大概”的意思,后面再写“大概”就重复了。应该把“大概”删除,或者把“我估计”删除。改为:下这么大的雨,我估计他不会来了。或下这么大的雨,他大概不会来了。【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缩写句子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句子去枝减叶后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这句话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主语是周恩来,谓语是来到了,宾语是沈阳。改为:周恩来来到了沈阳。5. 填空。(1)可怜
5、九月初三夜,_。暮江吟(2)_,熟能无惑?韩愈(3)夏日绝句表达诗人强烈爱国之情的诗句是:“_,_。(4)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如旁观的人清楚,正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_,_。”(5)深秋时节,雨后的天气变冷了,妈妈劝你添衣,还提到了一句谚语:_,十场秋雨要穿棉。”(6)“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前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_”之一;面对“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的表现是“_”,王戎的表现是“_。(请用原文填空)【答案】 . 露似真珠月似弓 . 人非生而知之者 . 生当作人杰
6、 . 死亦为鬼雄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一场秋雨一场寒 . 竹林七贤 . 竞走取之 . 不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课文内容理解。(1)本题注意“露”“真”“弓”书写笔画。(2)本题注意“非”“者”书写笔画。(3)出自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无关功利,为给生命一个交代。比喻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注意“杰”“雄”书写笔画。(4)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诗句的
7、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注意“庐”“缘”书写笔画。(5)注意“寒”书写笔画。(6)这段文字意思是:王戎七岁时和一群小孩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压弯了枝头。其他的小孩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回答说:“李树在路边却结了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人们摘下李子尝了一口,确实如此。这个故事描述了王戎的聪明和雅量。文段内容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面对“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的表现是“诸儿竞走取之”,意思是:各个孩子
8、竞相奔走去拿取它。王戎的表现是“唯戎不动”意思是:只有王戎没有动。阅读理解。课内阅读。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追求“和平”只是我的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昧,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誊,虽然小如微尘,对
9、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6.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软弱( ) 暗淡( )7.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兴致勃勃:_ 陶醉:_8. 第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更正。_更正为_ _更正为_9. 文段中两个引号的作用是( )A. 表示引用B. 表示特定称谓C. 表示特殊含义D. 表示否定或讽刺10. 对选段中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和小伙伴们斗陀螺的过程。B. 写出了“我”斗陀螺的技巧,不动声色巧妙取胜。C. 表现出“我”因为自己的陀螺其貌不扬而不敢正面抗击对手的心理状态D. 为
10、后文“我”的陀螺反败为胜作铺垫。11. “不动声色”在文中是指“我”的陀螺_,不惧怕_。12. “我”的小陀螺为什么能够战胜大陀螺?请作简要的概括。_13. 为什么一次小小的比赛却让“我”陶醉许久,念念不忘?_14. 大陀螺溃败后,它的主人可能会说什么?“我”又会怎么回答呢?大陀螺主人:“_”我:“_”【答案】6. . 顽强 . 辉煌 7. . 兴趣很浓,情绪高涨 . 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8. . 昧 . 味 . 誊 . 誉 9. C 10. B 11. . 很沉着镇静 . 对方的冲击 12. . 旋转速度快 . 支撑点多 13. 因为我“的陀螺虽然丑,但却顽强。这次比赛让我”悟出了“人不可
11、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14. . 你的陀螺真厉害啊!外表不怎么样,居然有这么大的冲击力。 . 我也没想到这么厉害,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软弱:意思是指身体衰弱无力气,缺乏力气,不坚强。对应的反义词是第自然段“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句中的“顽强”。暗淡:(形)(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对应的反义词是第自然段“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中的“辉煌”。【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结合第自然段“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可知指作者事后对小陀螺胜利的心情依然高涨。兴致勃勃的意思是兴趣很浓,情绪
12、高涨。结合第自然段“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可知指作者沉浸在胜利的滋味中。陶醉的意思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8题详解】本题 考查错别字辨析。滋昧滋味;荣誊荣誉。【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引号这种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与掌握。引号的作用有: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此句中的“和平”“鸭蛋”加引号是表示特殊含义,“和平”在这里指的是小伙伴们不来挑衅,“鸭蛋”在这里指的是叔叔送给我的那个陀螺。故答案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第自然段“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