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2.陋室铭(刘禹锡)》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陋室铭(刘禹锡)
- 资源描述:
-
1、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2.陋室铭(刘禹锡)导学案 语文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4、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学习过程】一、 识记文学常识1、理解题目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 。 2、了解作者 3、写作背景简介: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
2、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
3、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二、积累文言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 ) 德馨( ) 鸿儒( ) 案牍( )2、 理解加点词词义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 ) (4) 惟吾德馨( ) (5)谈笑有鸿儒( ) (6) 往来无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8)无案牍之劳形 ( ) 3、一词多义斯是陋室( )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 ) 无案牍之劳形( ) 何陋之有 ( )4、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
4、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作动词, )(2)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的使动用法, )(3)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 )5、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6、 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一题 2、想想本文托的是什么物,言的又是什么志? 四、合作探究:1、本文写“陋室”为什么开篇要写“山”和“水”?这是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目的是要写 ,却用山水作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113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