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校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2022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开学 联考 试题
- 资源描述:
-
1、广东省2022届高三开学四校联考语 文本试卷共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
2、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世界已经习惯于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是欧洲主导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大成果之一。一系列基于民族认同、以民族为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建立起来;没有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急切渴望步入这一行列。作为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的单位和行为体,民族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中国只是在19 世纪末由于实力的差距不得不加入由西方霸权主导的世界体系,因而才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此后的 100 多年来,中国一直将自己描述为民族国家而非文明国家,尽管其首要的身份和主要特征明显如此。现在,中国的身份同时具有民族国家和文
3、明国家的双重属性。从历史和建构的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一个文明国家;而作为积贫积弱的后果,它又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或者,正如白鲁恂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然而,未来这两种身份将如何演进、互动乃至冲突,至今仍无定论。 中国学者金观涛说:“(中国)存在的唯一模式就是从历史中重生;除了从历史传统中寻求启迪和力量之外,在中国文化中找不到任何一种可以令中国人接受的机制与现实抗争。”中国学者黄平写道:“中国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几乎今天发生的每件事情都与历史密切相连,如果没有历史背景,我们就无法解释它。不仅仅是学者,公务员、企业家和老百姓都有着强烈的历史感
4、而不管受教育程度如何,他们都活在历史中,承载着历史,为历史代言。”杜维明评论道:“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国人谈论杜甫的诗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的论语时,他们言谈中透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人们将杜甫、司马迁、儒家学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了一起,表明传统思想将永远存在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文明国家这一概念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理解中国的基础,更是在很多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国的身份认同基本上就是从文化因素,如语言、家庭规范、社会关系结构等衍生而来的,而非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物。其次,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国政治毋庸置疑的第一要务。第三,维护、保持这种文明的统一性,被视为国家的神
5、圣职责,因此国家被赋予了远超传统民族国家的权威和合法性。第四,尽管鲜为人知,但中国作为一个大陆性的文明国家,接受了并且需要一种基于地区多样性的多元化。第五,文明国家这一特征对中国的影响绝非仅限于近现代,而是至少有两千年之久。这的确令人称奇。历史一直在对当下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当下行事的指南和标尺。“文明”一词通常情况下指的就是遥远、间接的影响和消极、被动的存在。然而,在中国,历史和文明均是鲜活地持续至今:中华文明这一理念,并非一个静止的、毫无生气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的有机体,为中国人界定国家和自我认知提供了最主要的认同与认知背景。 摘自英国马丁雅克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 材料
6、二 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一个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要心怀敬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老文明,虽然古老,但至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它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简陋的西方话语所说的所谓“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种过分简约的概念可以概括的。中华文明的内涵要比这些概念远为丰富。凡是能够持续数千年而不断的存在,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乃至伟大的智慧,我们切忌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是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多少
7、成就与辉煌,看看它还能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特殊的意义。其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继承发扬和推陈出新而成为我们超越西方模式的最大精神和智力资源。 “文明型国家”既是一个国家,又是“百国之和”。作为一个国家,它有世界上最难得的民族凝聚力和宏观整合力;作为“百国之和”,它有世界上最罕见的内部差异性和复杂性。在中国模式的引导下,中国“文明型国家”的人口、土地、历史、文化四大“超级因素”构成了中国崛起的最大优势:中国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反之,如果中国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中国
8、自己“文明型国家”的优势恐怕就会消失得无踪无影,中国“文明型国家”的最大优势也可能会变成自己的最大劣势。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崛起对中国自身,对整个人类,对整个世界的伟大意义。 摘自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白鲁恂认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但两种属性未来如何演化,尚未形成定论。 B.金观涛认为中国的发展要从历史中去寻找方法智慧解决现实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被中国人所接受。 C.杜维明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谈论现实时常会联系文学、史学等经典,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
9、 D.发展的、动态有机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与国家界定,提供了最主要的认同与认知背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对今天存在着巨大影响,中国人行事,总愿意从历史经验找到方法与理论依据。 B. 中华文明有其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不能够用现代西方社会的话语概念来解释。 C. “百国之和”,是指无数个的小国家,不断竞争、冲突、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D. 坚持现有发展模式,有利于我们建设强大的国家,从而更好地体现文明型国家的优势。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都有“国家”意识,请选出符合“文明型国家”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霍去病 B.
1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兴中会宣言 D.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北大迎新会上,来自东北的小张向大家介绍自己:我 18 岁了,我是满族人,我也是炎黄子孙与 龙的传人。小张的自我介绍,是如何体现作为“百国之和”的文明型国家国民的身份认知的?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水 莲 侯发山常言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庚子年上半 年,水莲作为医护人
11、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 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 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 水莲才能永远灿烂。”水莲忍俊不禁。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 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
12、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 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 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 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 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这年头, 不得不防。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 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治河并没 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
13、,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 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 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 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 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当年投入 30 万,贷款 10 万, 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
14、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 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 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 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孩子
15、,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 园” 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
16、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 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 年 7 月 23 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 19.5 万,闸口开闸 76 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 3.75 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 28.28 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以 2020 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交代了水莲与治河相识的原因,既增
17、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奠定了本文温情的基调。 B由文章中可以看出,对于未来的女婿,水莲的妈妈看重的是物质条件,而水莲的爸爸更看重 人品,两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C文章在介绍治河和水莲的家庭情况时,提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莲子种植基地”“农家民宿”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D当听到治河家被洪水冲了后,水莲的妈妈所说的话体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 B文章使用反衬的手法,先写水莲之前几个
18、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 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家境优越。 C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 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D文章正文结尾对水莲的描写,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在直接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的同时,衬托其心灵之美,升华了文章主旨。 8小说结尾加的一段补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9侯发山的小说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9、,完成 1014 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 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
20、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注,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鮪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鮪共为妖言, 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锁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 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时年 五十四。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 【注释】不造,不幸。指
21、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作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B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C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D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坟籍,古代典籍通称。相传三坟五典为我国最古老的书籍,后以“坟籍
22、”“坟典”代指 古代典籍。 B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先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再推荐到中央政府去任职。 C永和,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自此以后形成制度。 D门生,东汉时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后来渐渐与宗师形成私人依附关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固年少好学,很受重用。他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广泛结交贤能的人,后被朝廷征召,做了大司空的属官。 B李固恩威并重,治贼有方。任荆州刺史时,派人慰问境内百姓,赦免盗贼原有过错,使盗贼归降,州内安定。 C李固忠于职守,刚
23、正不阿。他揭发南阳太守贪赃枉法,梁冀派人千里传送公文,而李固却不为所动。 D李固很有名德,遭人忌恨。他作宰相时,深得民心,却遭到了梁冀的猜忌。刘文、刘鮪谋立刘蒜为天子,梁冀借机诬陷李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4 分) (2)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4 分) 14李固被太后赦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别匡山注 李白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24、。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释】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 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远望山色斑斓的峰峦,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诗人沉浸在令人陶醉的美景中。 B颔联描绘了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安宁闲适的感觉。 C颈联写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在池边洗钵,视听结合,描绘了山中美好景致。 D本诗的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 16李白少年时在匡山读书学道,24
25、 岁离开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结合全诗,分析李白离开匡山 时的内心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一句将描写的视线由帐外转到帐 内。场景再次移到帐外时,作者用“ ” 一句表明将视线延伸至广阔的沙漠。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人生感慨的诗句是 , 。 (3)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江”和“月”的组合表达某种人生况味和生命情愫。白居易的琵琶行 中就有多处这样的诗句,如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26、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一本好书,如同一位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闲暇时品一杯清茶,读一 本好书,会让你感到 ,无限放松与惬意。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读书 ,而好书离 不开好的作者,更离不开优秀的传播者与解读者。 文化语言的传播者,语文专家,河南省教育学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爱书如命。走进他的家, 就仿佛走进了书的森林王国,到处是书香的味道。他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行是长期读书 积累而来的”。他酷爱读书写作,有时看书 ,不知有多少次趴在书桌上睡觉。他在字林中穿行,在书海里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飞舞。他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用人格魅
27、力诠释文字的博大精深。呕心沥血,潜心钻研,成就了今天 的吴伟。书是他的生命,传授知识是他的使命,从寒窗苦读到今天的功成名就,用他的话说,没有书,就没有今天的似锦前程。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心旷神怡 休戚相关 废寝忘食 卓尔不群 B沁人心脾 息息相关 宵衣旰食 卓越不凡 C沁人心脾 休戚相关 宵衣旰食 卓尔不群 D心旷神怡 息息相关 废寝忘食 卓越不凡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
28、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使自己成 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B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 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C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使自己成 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D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成为一部 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经常看到媒体呼吁献血,让人感
29、觉血液似乎一直不够用。其实,( ),这是因为 , 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的使用期限是采血后的 21 天内,血小板制剂是 4 天内,血浆制剂是 1 年内。除此以外,血液制剂需要“ABO 血型”和“RH 血型”等不同的血型,定期采血, ,有助于应对各种用血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安全献血量不能超过全身血量的 1/10,而献血量又与献血者体重密切相关:体重越大,血量就越多;体重越轻,血量就越少。因此,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血液是需要定期采集的 B血液定期采集是一种常态 C定期采集由血液特性决定 D定期采集血液至关重要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30、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学生会记者站邀请获省中学生中国象棋赛团体冠军的四位选手讨论下棋的体会。主持人问他们 对棋子有无偏好。 甲选手说:“我擅用卒子和炮,偏爱卒子。炮威力大,但要借助另一个棋子做炮架才能吃掉对方;卒子不起眼,一步一步往前拱,只前进不后退,正因为这样,卒子往往能发挥更大作用。” 乙选手说:“能越过楚河汉界与对手较量的棋子我都喜欢;不喜欢士、象,只能守在自己阵营, 做一些服务性、保护性工作,没有过河进攻的能力。” 丙选手说:“车、马的能力强。不过,车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习题课件:20 创造宣言(共14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