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15-1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15-1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 新教材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15 谏太宗十思疏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谏太宗十思疏1.走近作者生平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始有“帝王人镜”一说;世人则把魏征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史称“诤臣”。作品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2.背景解读唐太宗刚登帝位时,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保持节俭
2、、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战后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本文就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的奏议。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眼前的各种事物。据说唐太宗看到此文后很有感悟,亲自写了诏书答复魏征,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对魏征这种敢于直谏的精神表示赞赏,还把这个奏章放在案头,经常对照反省。魏征所讲的道
3、理,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相关知识疏中国古文书之一。又称“奏疏”“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时所使用文书的统称。战国以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始称为奏。奏是进上的意思。汉代臣僚上书有时也称上疏。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1字音识记(1)单音字木之长(zhng)浚其泉源(jn)戒奢以俭(sh)塞源(s)殷忧(yn)载舟覆舟(zi)虑壅蔽(yng)黜恶(ch)谬赏(mi)弘兹九德(z)(2)多音字当处塞 载2字形辨认3熟语积累(1)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
4、会出现的危难。(2)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即时小练】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国家财富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可以享受和浪费,我们仍需要戒奢以俭,勤俭的传统不能丢。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必浚其泉源浚:动词,疏通水道(2)必积其德义德义:德行和道义(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4)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理:形容词,安定(5)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动词,主持,掌握(6)将崇极天之峻崇:动词,推崇峻:形容词,高峻(7)永保无疆之休休:名词,喜庆,福禄(8)戒奢以俭以: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5、语的古义。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必固其根本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2)欲流之远者远:形容词作动词,到达远方(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4)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5)不念居安思危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难的情况(6)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长: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答: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长远啊。(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而况于明哲乎!答
6、: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况于乎”:何况是呢!固定句式)5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C“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解析:B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反并无交叉。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2)承天景命承:动词,承担景:形容词,大(3)能克
7、终者盖寡克:动词,能够盖:表示推断(4)虽董之以严刑董:动词,督察(5)所宜深慎宜:副词,应当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感情。今义:尽情。(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能克终者盖寡终: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2)貌恭而不心服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答:这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固定句式,岂乎:难道是吗)(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答: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震慑臣民。(状语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58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课件:4.13《张衡传》3(新人教版必修四).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