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11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11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
- 资源描述:
-
1、 课时优案11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我们,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
2、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宋神宗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多如牛毛屈指可数相形见绌爱不释手B俯拾皆是屈指可数黯然失色手不释卷C俯拾皆是凤毛麟角相形见绌手
3、不释卷D多如牛毛凤毛麟角黯然失色爱不释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句没有“易得”之意。多如牛毛:形容极多。符合“亦不计其数”的语境。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合乎语境。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此处不是强调少。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句中有“对比”的表述,前后重复。“黯然失色”则正与前文“光照”照应。手不释卷:喻指勤奋。此处不是强调勤奋。爱不释手: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符合语境。故选D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苏子诗文,用
4、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我们都不觉得有过。B对于苏子诗文,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C对于我们而言,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D对于我们而言,用什么样的溢美苏子诗文之词都不觉得有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综合各个选项中的句子看,本句要弄清主客体,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觉得有过”的主语应该是“我们”,所以C、D两项排除。从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看,此处不是强调“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所以A项更优。故选A项。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将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B苏东坡是将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C历史
5、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D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苏东坡是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句式角度判断,C项最优,和本句后面“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的句子句式一致。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历史)浪淘冲洗掉的词句是“,”。(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声、色两个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图景的名句是“,”。(3)现代社会,古典心情不可或缺。人们常常希望煮
6、茶饮酒,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读行路难,我们懂得了李白“,”的自信;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懂得了辛弃疾“:,”的愤懑不平;读声声慢,我们懂得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孤独。(4)“黄花”在古诗词中一般代指菊花,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写菊花,表现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却以枯萎的菊花极写内心的凄楚。答案(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1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
7、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答: 答案苏词是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而辛词表达的是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侵占土地的敌人的愤怒,对朝廷不作为的愤懑,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婉约,一豪放,试着通过这两首词作来总结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答: 答案(1)内容:婉约词内容狭窄,多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等。豪放词内容广泛,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2)格调:婉约词委婉含蓄,和谐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32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