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评价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版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质量评价8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 新教材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质量 评价 解析 新人
- 资源描述:
-
1、专题质量评价(八)(建议用时:100分钟)1.(2020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赠赵伯鱼(节选)韩驹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注】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
2、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B解析:B项,“劝诫”说法错误。由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解析: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强调要下苦功,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者强调“悟”,在学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的领悟。“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3、诗也就学成了。答案: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2(2020衡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楼上杜甫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注】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材。(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立意高远,冠以“天地”二字,喻指搔首太息非为诗人的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B颔联写远望之状,是全诗关键,领起颈联和尾联。诗人漂泊五湖之南,离朝廷
4、极远,自叹无补国事。C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自愧不是栋梁之材,无力整顿乾坤,把忧国忧民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D全诗感情深婉悲切,取境阔大,描摹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反映。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C项,“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理解错误。颈联两句的意思是: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但论才能则又觉得有愧于那可作栋梁的杞楠。“恋阙劳肝肺”直抒胸臆,是从正面直接抒写的。(2)明代王嗣爽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请赏析诗的尾联。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诗歌的能力。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以及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尾联的意思是:在乱离之中如
5、今已经不能自救,而结果我恐怕还是要老死在这边远的湘潭。从手法的角度,这是直抒胸臆。“乱离难自救”中“难自救”可以见出诗人苦难的处境,其言外之意是自救尚且很难,谈何报国呢?体现了诗人对不能报国而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遗憾和苦痛。“乱离”写出了当时国家现状,也能体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终是老湘潭”,最终会老死在湘潭,这是对年老体衰和不能实现抱负为国建功的遗憾。诗人的这种苦痛之语让读者也深深震撼。答案:尾联由“身事”句领起,归结到诗人自身,直抒胸臆。在动荡离乱中,诗人自己尚不能自救,更以何致君尧舜,以何来报国?最终只怕会老死在湘水之滨、潭州之地。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凉的离愁和身世之叹,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
6、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登楼之际慷慨抒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立现于读者面前。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夜起清黄遵宪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注】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晚清诗人,曾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被解职后归家闲居,此诗写于闲居期间。鹅击海东青:暗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部分地区。(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檐铁和风铃在风雨中撞击、晃动,发出了“千”“百”声。诗人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夜晚的宁静。B颔联写出了诗人长夜无眠,盼望天
7、亮的心情,“又惊”句揭示了诗人无眠夜起的原因。C颈联感慨天色阴沉的日子太多,月光虽然明亮,却是残月,天空虽有星星,却只寥寥数颗。D尾联“吾独立”照应诗题“夜起“,与下文的“万家酣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鲜有同道的孤独处境。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A项,“以声衬静”“表现了夜晚的宁静”错。檐铁和风铃发出的“千”“百”声写出了雨之大、风之狂,照应下句“雨横风狂”。(2)这首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请你结合相关的诗句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含蓄的表达手法多为典故
8、、借代、双关、象征、寓情于景。解题时首先找到这些含蓄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手法运用的效果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雨横风狂”象征清朝风雨飘摇的局面;“鸡鸣天下白”“鹅击”都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沉阴”“残月”象征清政府的黑暗;“吾独立”象征“我”的清醒,“万家酣睡”象征民众的愚昧。答案:首联以檐铁千声写出了夜晚风雨大作的情景,象征清朝风雨飘摇的局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颔联上句写诗人盼望天明,实则一语双关,渴盼时局好转。下句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了对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震惊与愤慨之情。颈联感慨阴沉的天气太多,夜空只有残月和疏星,以此象征清政府的统治腐败黑暗,民族前途渺茫,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9、。尾联“我”独立于斗室,联想到此时民众都在酣睡,以此隐喻国民的愚昧麻木,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从比喻或景情角度作答亦可)4(2020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咏史刘禹锡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注】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据史记载:“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用作喻世事变化。(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
10、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C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理解错误。这首诗主要写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不是没有势力,而是势力一天天增大。任安,是大将军卫青的属官,不趋炎附势背离卫青。这首诗重在表现主观情感,咏史兼抒怀,用意明朗直接,情怀悲愤沉痛。(2)纵观全诗,分析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
11、情。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情感主要通过前两联表现出来:“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诗人把任安视为知己,他不向权贵屈服,永远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形势越是险恶,他越是坚强。“我心如砥柱”,是诗人的真心表白,是诗人与邪恶斗争的宣言。答案:“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世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骠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诗人充分肯定任安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如今的世道如流水直下,只有自己的心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诗人借此表达了心如砥柱,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贵品质。5(2020襄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
12、诗,完成问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的现状极为忧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
13、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尾联直抒胸臆”错误。尾联以景结情,“西楼望月”,借月光来传递互相关照之情,盼望对方来访;“几回圆”,寄托盼望朋友团圆的拳拳之心。(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答案:颈联是心理描写,具体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多病的身躯让诗人想归隐田园,但想到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