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8

类型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68801
  • 上传时间:2025-10-30
  • 格式:PPTX
  • 页数:78
  • 大小:808.6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202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古代
    资源描述:

    1、学案二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4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个方面。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考点一 修辞手法(一)常见设问1(2016山东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2(2013安徽卷)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2、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三)常混修辞手法的区分和界定1比喻和比拟。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强调将物(或:人)写出人(或:物)的行为和情态,或者把甲物写出乙物的行为和情态。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嫌”字将春雪人格化了。2借喻和借代。借喻重在喻,强调二者的相似性;借代重在代,强调二者的相关性。由于诗歌中的比喻常常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这就给区别借喻和借代增加了难度。如“今夜还先醉,应烦

    3、红袖扶”(白居易对酒吟)用“红袖”代指美人。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浮云”和“日”分别比喻蒙蔽君王的小人和君王自己,这就属于借喻。3设问与反问。设问通常有问有答,或者无须回答;反问则是无疑而问,一般没有回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有问有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用了反问的手法,无疑而问。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

    4、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_【解题指导】第一步:明技巧。这几句诗使用的修辞手法为:比拟、排比。第二步:释运用。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雪”,用“缴缠”将“诗”拟物,所以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三个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三步:析作用。比拟的一般作用是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这首元曲运用比拟,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排比的一般作用是增强语势,渲染气氛。在这首元曲中,使用的排比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写出了风、雪、诗情难分难解的关系

    5、,渲染了气氛,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参考答案】比拟、排比。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乙亥岁除渔梁村宋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

    6、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的颈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答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说乌云堆压山头时正酝酿着一场大雪,而说“云”和“山”在“商量”下雪的事;不说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即将来临,而说“柳”会睁开眼睛、“桃”会展开笑颜“领略”春光。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表达出诗人奉诏还朝时高兴的心情。“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

    7、抒情包括“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考点二 表达方式(一)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1描写的常见角度。2.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二)掌握解题方略(1)首先得明确“表达方式”包含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各自有何特点。(2)题干若指明了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应在诗歌中找具体的对应点。若题干没有指明具体的表达方式,我们就应寻找鉴赏对象中最突出的方式来作答。(3)答题要联系具体的诗句内容,并指出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

    8、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_【解题指导】第一步:明技巧。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和衬托)和正面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第二步:释运用。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安静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墨画”“数茎竹”“香薰”“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烘托。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表

    9、现出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表现出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第三步:析作用。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个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参考答案】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10、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菩萨蛮清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笳声

    11、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答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情。以景结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

    1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考点三 表现手法(一)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二)赏析表现手法“三注意”1注意题目设问方式。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想象等。2注意恰当运用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名称,还包括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鉴赏时说规范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3注意表达效果。辨明了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就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诗歌表达的情感。3(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村坞云

    13、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注】瘿尊:即瘿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_【解题指导】第一步:明技巧。题干已经明确指向是“写景艺术”和“叙事艺术”。第二步:析运用。诗歌上片写景。由步行向山家时沿途所见落笔,从村坞、山家写到室内。词的上片由远及近、由外到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用白描之笔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和景物。“苔径逐篱斜”,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

    14、,“逐”字化静为动;“文木几,小窗纱”“启北扉,移床待客”动静结合,表现农家生活的意趣,衬托出主人潇洒出尘的品格。下片写席间主客欢洽之情。隐士是个苍老体弱的衰翁,却出人意料的饮食健胜。作者用“衰翁健饭堪夸”一句来表示自己的惊奇,“衰翁”与“健饭”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老人十分健谈,边啜茶饮酒,边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一一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为铺陈写实的手法。“穿池还种柳”是说在池边开沟引水,并种上柳树,与下面“汲水自浇瓜”都是老翁做的农活。这两句以农家话语写老农的悠游轻松,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这风味清佳”,这

    15、一句赞语非常口语化,老翁怡然而乐的神情跃然纸上。【参考答案】写景艺术: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叙事艺术:对比衬托。如“衰翁”与“健饭”。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送王昌龄唐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6、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山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答案】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

    17、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篇章结构上的艺术。常见的结构技巧有铺垫、卒章显志、首尾呼应、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抑扬结合等。对此,高考命题时有涉及,经常会就诗歌的开头、中间、结尾、整体结构等设置问题。考点四 构思技巧(一)古诗词的结构技巧(二)结构技巧题的两大切入点切入点一:明确

    18、思考问题的角度。线索的设置。顺序的安排: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某种感情的变化为顺序等。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铺垫照应。结构特点:倒叙、先抑后扬、重章叠句。全篇构思:层层深入、一字贯穿。切入点二:掌握一般规律性的知识。开篇诗句的作用:总领全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的内容构成对比等。诗歌中间诗句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呼应前面内容。诗歌结尾的作用: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开头。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渡百里湖清查慎行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注】涸鳞:

    19、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_【解题指导】第一步:明技巧。明确诗歌尾联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第二步:释运用。诗歌的前三联写的是湖水、湖面,船行的速度,岸边的树木等。最后一联则是据此抒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析作用。如此描写是为了最后突出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参考答案】卒章显志。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最后一联则表明,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的心情。直抒胸臆,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舟中晓望唐孟浩然挂席东南

    20、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尾联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首句中的“望”字和次句中的“遥”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相呼应,表明是在一个早晨,这些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唐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80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山东省滕州市2015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试题试题(一)(扫描版).doc山东省滕州市2015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试题试题(一)(扫描版).doc
  • 山东省滕州市201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盗草教案北师大版.doc山东省滕州市201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盗草教案北师大版.doc
  • 山东省滕州市201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感悟亲情教案北师大版.doc山东省滕州市201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交流感悟亲情教案北师大版.doc
  • 山东省滕州市2015_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北师大版.doc山东省滕州市2015_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北师大版.doc
  • 山东省滕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无答案.doc山东省滕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无答案.doc
  • 小学语文素材阅读训练14通用版.doc小学语文素材阅读训练14通用版.doc
  • 小学语文素材资料-趣味语文及答案_通用版.doc小学语文素材资料-趣味语文及答案_通用版.doc
  • 小学语文素材诗词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全国通用.doc小学语文素材诗词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全国通用.doc
  • 小学语文素材词句归类4_通用版.doc小学语文素材词句归类4_通用版.doc
  • 山东省滕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无答案.doc山东省滕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无答案.doc
  • 小学语文素材汉语拼音2_通用版.doc小学语文素材汉语拼音2_通用版.doc
  • 小学语文素材总教材解读_苏教版.doc小学语文素材总教材解读_苏教版.doc
  • 小学语文素材写作指导5_通用版.doc小学语文素材写作指导5_通用版.doc
  • 小学语文素材写作指导1_通用版.doc小学语文素材写作指导1_通用版.doc
  • 小学语文素材《三字经》拼音版|通用版.doc小学语文素材《三字经》拼音版|通用版.doc
  •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方法浅谈.doc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方法浅谈.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雨说课稿.doc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雨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doc小学语文第四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爱迪生救妈妈说课稿.doc小学语文第四册:爱迪生救妈妈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最大的“书”说课稿.doc小学语文第四册:最大的“书”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恐龙的灭绝说课稿.doc小学语文第四册:恐龙的灭绝说课稿.doc
  • 山东省滕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无答案.doc山东省滕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无答案.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词语练习期末总复习.doc小学语文第四册词语练习期末总复习.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测试B卷最新推荐.doc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测试B卷最新推荐.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期末考试题分析.doc小学语文第四册期末考试题分析.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doc小学语文第四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期末考试卷答案.doc小学语文第四册期末考试卷答案.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狼和小羊-教学教案.doc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狼和小羊-教学教案.doc
  • 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doc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