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故都的秋》导学案(1)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湖南省 株洲市 第四 中学 语文 故都 导学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故都的秋导学案(1)新人教版预习作业:1、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描写的对象?能否将这些景物概括成几幅图画?2、作者笔下的秋景是什么色彩的?这些色彩有何共同特点?3、探究作者性格特点与写作所处的时代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本文写景总体特点,并透过景物描写,结合作者的性格特点和写作所处的时代特点,探究蕴含在文中的情感。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教学要点即为教学重点。第一课时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写景的“悲凉”基调,及蕴含景中的“悲凉”之情,探究作者为何有这般情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北京2006年高考作文题为北京的符号,题目是这样出的:“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这座城市文化特征的事
2、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这座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正如题目所言,如果让一位熟悉北京城的人写一篇表现北京特点的散文,可以放入文中的事物、景物、人物真是极多。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写北京城秋天的,看看作者都将哪些事物、景物、人物写入文中了?学生活动一: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它撩拨起文人们的无限情思。秋天里,有人感伤,有人豪迈。历代文人们关于秋天的诗句有许多,请同学们说出几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刘
3、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总的说来,历代文人似乎都偏爱秋,笔下的秋也各有特色,表现出秋季不同的色彩与风貌。问题是,不同文人笔下的秋总是表现出不同的色彩与基调,那么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有何特点呢?学生活动二:配乐朗读文章311段,要求
4、同学们认真听,男同学思考文章写了哪些秋景,这些景物能否概括为几幅图,这几幅图的基调是怎样的,女同学勾画文章中表现秋景色彩的词,并思考这样的色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一位学生朗读。读完之后学生讨论。男学生发言,教师归纳:1、本文具体描写秋景的段落集中在第311段,描绘的景有:蓝天、白鸽、日光、牵牛花、槐树、落蕊、秋蝉、秋风、秋雨、闲人、果树。2、文章中写到的这些景大致可以概括为五幅图画,分别是:小院清晨、槐树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3、这几幅图景大致有共同的基调,就是清、静。女学生发言,教师归纳:1、文章表现秋景色彩的词有:蓝、白、青、淡红、紫黑、碧绿、淡绿微黄等。还有灰,“灰蒙蒙的
5、天底下”。2、这些表现秋景色彩的词都偏重于冷色调,表现了作者心中孤独、冷清、悲凉的心情。3、综合以上可知,本文的文眼句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生活动三:故都那么多的风景名胜,作者很少提及,如金碧辉煌的故宫,雄伟的八达岭长城等只字不提,这是为何?或者说,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无不映出秋天的倩影,可是作者为何偏偏选取那五幅图画,来表现秋的“清、静、悲凉”呢?提示:结合作者性格特点、生活经历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方可读懂蕴含在这篇文章里的时代悲凉。学生讨论,教师归纳:郁达夫3岁丧父,家中生活艰难。7岁入私塾。家中有藏书4万卷
6、,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全都读过了,因此有着丰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青年时代,随长兄赴日留学,十年客居日本,期间饱受屈辱和歧视。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作为一位多才的作家,他的小说、散文、诗词都很有成就,他提倡“静的文学”,他的作品体现着极强的“主观色彩”。当然,这样说也就是和他的个性有关了,郁达夫性情沉静,有些忧郁的气质。另外,也与写作背景有关。郁达夫是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1936年2月,离开杭州赴福州,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