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烛之武退秦师
- 资源描述:
-
1、烛之武退秦师学习目标1.背景简介2.理解词语及相关意思3.相关练习1.作品背景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2、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说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汉代史家司马迁称其为“
3、鲁君子”。相传他鉴于鲁史春秋太简,恐后学弟子各持异说,失其真意,写成左氏春秋,后世称为左传。还编著有。2.理解词语及相关意思烛之武:本名武,此处指烛地叫武的人。退:使撤退。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无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作公子时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之事。贰:对晋有二心,与楚亲近。晋、楚城濮之战时,郑国曾派兵援助楚国。军:驻扎。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氾(fn)南:水之南。佚之狐:郑国大夫。郑伯:郑文公。缒(zhu):系在绳子上放下去。鄙:边疆,这里作动词,意为开辟边疆。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把远离秦国的郑国作为边境。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行李:
4、外交使节。共:同“供”,供给。乏困:在食宿方面的不足。赐:恩惠,指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回国继位之事。版:打土墙用的夹板,这里指防御工事。厌:同“餍”,饱,满足。封:疆界,这里作动词,意为疆界。阙:通“缺”,损害。说:同“悦”,喜悦。杞子、逢孙、杨孙:都是秦国大夫。戍:防守。子犯:狐偃,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父。微:非,无。夫人:此人,指秦穆公。敝(b):动词,害。所与:同盟者。知:通“智”,明智。乱:分裂。整:联合,团结。“退秦师”,使秦国军队撤退。“退”是使动用法。第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事情的缘起,交代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的原因和地点。由于两个原因都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秦国能够退兵作了铺垫。第二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903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二年级上语文课件-清澈的湖水_人教新课标.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