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学案【学习目标】1、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体会科学的精神2、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3、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教育学生科学就在身边,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难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导学基础知识】一1、写作背景:“平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有学者描述平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
2、有可能处于同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多维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简单与复杂,与我们所选择的空间维数有关。在一维空间中,只能容纳点和线的运动;在一个二维空间中,有面的存在;只有三维空间,才允许有运动的立体物。这立体的存在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物体。但三维空间并不是可以容纳一切的,有些更高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三维空间的框架所能容纳的。即使加上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也还是有一些现象不能说明。2、作者简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
3、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二1字音识记斑斓(ln)遐想(xi)栅栏(zh)惊诧(ch) 怪诞(dn) 贪婪(ln)撒手人寰(hun) 浩瀚(hn) 湮没(yn)畏葸(x)2字形辨认3熟语积累(1)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灿烂多彩。(2)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对方的意图使人很难猜透。(3)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4)摇摆不定:心意犹豫不决,来回变化。(5)畏葸不前:畏惧害怕,不敢前进。(6)刨根究底:追究底细。(7)困惑不解:不懂不明白,很困惑。(8)冷嘲热讽:尖刻地嘲讽或讥讽。(9)撒手人寰:离开人间,即死亡。(10)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
4、受别人的意见。(11)在所不辞:无论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都不推辞。4近义词辨析(1)呈现浮现辨析:两者都有“出现”的意思。“呈现”是显露出、出现,其对象通常是可见的,不是想象的;“浮现”指往事在脑海中再现,某种情感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三1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记叙自己在成长道路上的两件趣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并回忆它们是如何启迪自己走上科学探索道路的告诉我们:好奇心和遐想在人的成长教育中是何等可贵,由此而激发出来的学习探索精神对于一个人的成才又是何等重要。2结构图示3写法赏析 (1)叙事寓理,思想深刻。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教育历程中讲述了科学道理,重点讲述科学研
5、究的方法。这种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童年的两件趣事引导作者走上了科学道路,在行文中,作者还对科学思想进行了探讨,对科学概念进行了恰当解释。如对反物质的解释,对建造电子感应加速器的详细叙述等,这些无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2)语言生动形象。在人们的印象当中,物理学知识高深莫测。本文虽然也夹杂着一些高深的物理学知识,读来却没有像一般说明文那样枯燥、难懂。对其形象地描述,增强了文章的感性认识,让我们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其科学态度。如对于鲤鱼世界的遐想,尤其是那场暴雨之后,对鲤鱼“科学家”心理行为的描述更是生动有趣。作者还借助想象,采用拟人化的笔法,让鲤鱼“科学家”会看会想,会提出问题会说
6、话,这样就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如第9段中,“它说:突然之间,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们的宇宙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导读理解】一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童年的两件趣事之所以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是因为作者在这其中的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挖掘、培养和锻炼。它们
7、是:好奇心、想象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一1.鲤鱼“科学家”们会“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掩盖自己的无知”。这是个比喻句,它是来比喻什么的?作者用这句话比喻我们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一些未知的东西,往往采用类似的方法,说明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肤浅和错误的。2.第13段中,“这种记忆”指什么?为什么会“温暖如春”?“这种记忆”指“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说它“温暖如春”,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便被爱因斯坦的故事迷住了,阅读他的书,是为了寻找答案,童年的作者对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8、和浓厚的兴趣,并享受到了求知带来的无穷乐趣。3.爱因斯坦是作者迷恋崇拜的对象,这里作者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你认为是否合适?为什么?合适。因为这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在孩子眼中,谋杀故事无疑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在此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更能突出爱因斯坦的故事对作者的强大吸引力,所以合适。4.第13段中“这一秘密”指什么?“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这一秘密”指爱因斯坦的故事留给作者的悬念: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他把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一句话概括:爱因斯
9、坦一生研究的究竟是什么问题。“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幽默:为了弄清自己想要弄清楚的爱因斯坦所关心的“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内在规律”,作者“不得已”要做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要探索宇宙的本质,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自己为了追求真理,再艰辛也要奋斗下去。所以,这句话表现了一位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的执着精神和坚强意志。5.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这认识说明了什么?其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它们为睡莲能够自己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鲤鱼“科学家
10、”的“消失”和“重现鲤鱼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鲤鱼们却认为是“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了它们的“自然规律这一认识说明了“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我们就“拒绝承认”。“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他们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6.文中作者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906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双休自主作业(七) 人教新课标(共12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