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古诗 教案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31.会认37个生字,读准8个多
2、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2.能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课文段落。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释。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纸的发明2赵州桥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综合性学习3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语文园地2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
3、个生字。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教学策略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1.创设情境,感知
4、美点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该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想象的世界里去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领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获得感官和精神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课文对有些字词做了解释,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插图来理解。如元日,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春节过年习俗的亲身体会来理解。可以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传统节日这首儿歌所介绍的中华传统节日,再结合本课三首古诗,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收集并积累描写端午、中秋、重阳等传
5、统节日的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3.入情入境,朗诵为主古诗教学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做到熟读成诵。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查找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板块一
6、 设疑揭题,理解诗题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课件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3.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板块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3)班级内交流、评价。教师范读。(4)指名读。(重点检查“爆、屠、
7、换、符”等字的读音)(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读。2.读出节奏。(1)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2)学生练习读。(3)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4)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3.了解大意。(1)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3)学生交流探究。理解“一岁除”。(除:除去,逝去)理解“屠苏”。(了解“屠苏酒”,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的资料)屠苏酒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
8、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理解“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认识“桃符”。(课件出示“桃符”的图片)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4)指导书写“符”两个字。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观察“符”字的结构:上扁下大。师范写,生摹写。(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设计意图】
9、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看注释、图片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关键字词理解古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板块三 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创设意境,想象画面。 (1)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创设意境,引导想象。(3)学生描述诗的画面。2.指导朗读,体会意境。(1)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2)学生圈画交流。“暖”既指春风暖,也说明心情暖暖的;“曈曈”是指灿烂的阳光,表达了愉快的心情;“新”指新的事物替换旧的事物,心情愉快。(3)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课件出示王安石简介)课件出示: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20岁以前,他
10、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4)说说诗人写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5)指名读全诗。3.练习背诵古诗。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揣摩背后的意蕴,与诗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板块四 拓展延伸,读出情景1.课件出示描写春节的诗句,学生自由读。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万物迎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