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如皋 中学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上学 第二次 阶段 考试 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无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老百姓把进剧场(戏院)欣赏京剧(以及其他戏曲艺术)说成是“看戏”。什么是“戏”?“戏”并不是剧本所写的故事、情节,而是京剧舞台在观众面前呈现的一个意象世界,一个情景交融的美的世界。京剧的“戏”(意象世界),当然也要依靠剧本,依靠剧本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演员的表演。就京剧舞台意象(“戏”)的构成来说,剧本所提供的故事情节,往往只构成一个框架,一种背景,而意蕴和韵味主要不在这里,意蕴和韵味主要在于演员
2、的表演。所以梅兰芳说京剧舞台艺术的特点是“以演员为中心”。京剧演员是京剧舞台意象创造的主体。就像俗话说的,“戏”在演员身上。京剧演员的表演,最基本的手段被人们概括为四个字:唱、念、做、打。唱、念、做、打,其实就是歌舞的结合。京剧中的“唱”占首要地位。京剧首先是一种唱腔艺术。京剧中凡是有名的戏都有若干精彩的唱段,并在观众中广为流传。京剧唱腔的韵味,往往体现了京剧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懂得欣赏京剧唱腔的韵味,就不能在观赏京剧时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念”是指念白,就是人物的说话,在京剧中主要起叙事的作用。念白分韵白和京白两种。韵白是音乐性很强的朗诵,比较文雅。有身份的人一般用韵白。京白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
3、加工而成的朗诵语言,具有干净、利落、爽快的特点。一般是身份低的人使用。“唱”要有韵味,“念”也要有韵味。 “做”和“打”是演员利用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和情境。做,包括身段、眼神、独舞、群舞等,其中有纯粹的舞蹈,但多数是把日常生活里的动作舞蹈化。打,是武术、杂技的舞蹈化,用来表现竞技或战斗的场面。由于京剧艺术的“虚拟”的特点,所以演员的“做”和“打”的表演有极其广阔的空间。在拾玉镯中,少女孙玉娇和青年书生互相对视,顿生爱意,两人目光似乎连成一条有形的线。这时,剧中的刘媒婆用烟袋锅去勾这条线,她用力向下一扯,两人的眼光也随之向下垂落,她一放松,两人的视线立刻反弹回来。这种表演就产生了很大的趣味。演员
4、的“做”和“打”,当然是服务于整个“戏”(意象世界),但它本身又往往有一种形式美和技巧美。如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的一段虞姬舞剑的表演,就有一种形式美,受到观众欢迎。至于技巧美,那就是京剧中一些需要特殊技巧的高难度动作,常被人称为“绝活”。京剧表演的独特性在于唱、念、做、打集合于一两个主要演员身上。过去习惯称呼京剧表演的主要演员为“角儿”,称呼著名演员为“名角”。照这种称呼,那么可以说,京剧的意象世界(“戏”)的生成,主要依赖“角儿”的唱、念、做、打的表演,特别是依赖“名角”的表演。这就是京剧艺术和其他戏剧艺术形式在美学上最大的区别。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哪个演员演哈姆雷特,舞台上的意象世界都是莎士
5、比亚的世界。而京剧则不同。梅兰芳演出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的意象世界乃是梅兰芳的世界。莎士比亚去世了,莎士比亚的世界是永存的。梅兰芳去世了,梅兰芳的意象世界,梅兰芳的美,也就随之消失了。人们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主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京剧艺术二百多年的历史,无数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实践经验,都证明了京剧艺术在美学上的秘密就在于此。(摘编自 叶朗、朱良志京剧:“角儿”的艺术)材料二继承传统,应是全面完整的继承。新编戏,不是只让人物在台上唱传统声腔,如果忽视京剧的虚拟、写意、程式化的基本特征,就会以偏概全。如今,传统戏唱、念、做、打“四功”中的念、做常被忽视,文戏只重唱,武戏只重打,而唱
6、又只重高、响、冲,忽视情感、韵味,打只重花哨、猛爆,不重人物、气度、韵律,这种肢解的传承,不能全面保持京剧的传统风韵和表现手段的综合性优势。继承传统,必须是高水平传承,才能充分体现国之瑰宝的精粹。在剧目上应追求“两化”、“两多”,即传统剧目精品化、经典化,新剧目多层次、多样式。许多传统剧目确实凝聚着表演艺术的精华,但其中不少在文本等方面存在不足,与表演艺术的精美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对这一历史的局限不应抱残守缺,要从实际出发,以谨慎、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加工,做到弥补缺憾而又精华不丢,原貌不动。新剧目也要努力出精品,在量的基础上求质,提高成活率和生命力。高水平的传承必然伴随着艺术上的创新。创新包
7、含两个部分:表演艺术和编、导、音乐、舞美、灯光等环节。音乐、舞美、服饰、灯光等环节的创新,在尺度的把握上,又应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外来艺术元素的引入和高科技手段的利用,包括交响乐、合唱队和灯光、效果等。要考虑是表现剧情、塑造人物的需要,起到强化舞台氛围、效果的作用,是丰富还是改变了京剧的本体特征,是美化还是以写实取代了“写意”。二是创新是烘托还是限制表演艺术的发挥,这非常重要。京剧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艺术,不论包装多么考究,如果不利于表演艺术的发挥,也不能算是成功的创新。这应是一条硬性的检验标准。(摘编自 人民日报京剧传承须高水平,创新从本体出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8、是( )(3分)A对于京剧舞台来讲,“戏”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呈现给观众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B京剧舞台意象的意蕴和韵味主要取决于演员表演,剧本只是构成一个框架和一种背景。C京剧演员的表演本质上是歌舞的结合,其主要手段就是人们常说的唱、念、做、打。D韵白是音乐性很强的朗诵,是在北京话基础上加工而成,有干净、利落、爽快的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如果一个演员要把京剧表演中“打”的功夫练好,那就最好有一些武术或杂技的基本功。B演员的“做”和“打”一旦达到相当水准,不仅能完成戏中的表演任务,更能形成自身表演特色。C与西方的戏剧艺术依托作品本身相比,中国的京剧表演
9、更有赖于某一两个主要演员的独特魅力。D传统剧目凝聚着表演艺术的精华,我们只需在传承中谨慎小心,力求保持作品原貌不动。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京剧表演中会使用韵白的一项是( )(3分)A拾玉镯中的刘媒婆B盗甲中的时迁C西厢记中的张君瑞D秋江中的艄翁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5近年来,社会上有人以“京剧+重金属摇滚”或“京剧+比基尼”等方式进行所谓的京剧文化创新,受到批评。结合材料,说说这些“创新”违背了哪些原则。(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寻找王成张港1973年的冬天,冷得邪乎,兴安岭上龙门农场,田鼠冻得钻进知青宿舍。于是,可
10、怕的鼠疫暴发了。1月27日夜,狂风打鼓,大雪拍门。一辆马爬犁从三分场驰到卫生院,抬下上海人李志鹏。李志鹏脸泛了青。高烧的人这个脸色,是真不行了。他要说什么,又发不出声音。他指指我上衣口袋,比画着。我明白了,他是要写字。我的破钢笔其实只是摆设,极少用。李志鹏哆嗦着接笔,哆嗦着摸出一块挺旧的手绢包。在手绢上,他费力地写出个“王”,笔就不下水了。我接来笔,用舌头洇了洇,又下水了。他接着写,写得太费力,写了老长时间,之后他就闭上了眼睛。送他来的上海人比画:“把这个包交给这个人对吗?”李志鹏点点头,我们几个人连声喊:“一定一定一定。”李志鹏的眼睛睁了一下又合上,就再也没有睁开。上海小伙子李志鹏就这样走了
11、。最后陪他的,只有三个上海知青加上一个东北的我。处理完后事,我们想起了那手绢包。脏兮兮的旧手绢,里面是钞票,35元。皱手绢上的字,歪歪扭扭,第一个是“王”;第三个是“成”;中间这个,有人说是“之”,有人说像“云”,有人分析是“立”。不管怎么说,一定要将这手绢包送到王成手上我们点头了,我们答应过李志鹏。龙门农场也就五六千人,找一个人还不难。我们先从三分场开始,先从上海人入手,可是,没有王成。我们成立了“专案小组”,分工负责,分片包干,拉开大网。然而,还是找不到。一转眼,上海知青大返城,专案小组成员最后剩了我一个。每一个人走时,都对我说“一定一定,一定要找到王成”。之后,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
12、书信不断。一晃,我也离开了农场,也娶着了媳妇。我给媳妇讲手绢包的事。媳妇手指在舌上抹湿,一张一张数过那35元钱。她将手指头塞进我的秋衣破洞里,一转一搅:“真的不少哩!够织件毛衣哩!”她枕在我的手臂上,日子穷而甜。儿子降生,特能吃,而他娘没奶。因为钱断了,所以奶粉断了。媳妇先是骂我无能,然后又是骂我无能,最后,她摸出手绢包摔在炕上。我狠狠地瞪她,说:“不行!”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可是,那个王成,就是找不到。寻找王成的队伍渐渐发展壮大,我们这些最穷的人家却最先安装上电话,打着长途电话研究王成,研究手绢包。那一年,上海来了兴致勃勃的电话:“找到了,在上海,原来的龙门知青。”电话要我带
13、上东西,赶赴沪上。“邮不行吗?”“不行,面当面,物对人,得确认。”想想那个大风雪之夜的李志鹏,我带上干粮,买了车票。那人叫王子成,手绢不对,钱的数额也不对。虽然路费是上海人出的,可我欠了债,债是大田的野草,锄了又长。一晃,我发现自己老了。这个手绢包,让我长出许多皱纹。可是,怎么办呢?那个大风雪之夜,李志鹏最后那样子,总在梦里,总在醒时。我与上海人通话,决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总攻不管不顾地不分时间地点人物地大讲这个手绢包的故事,发动群众,搜寻王成。这天,我接到个电话,那人自称龙门农场的,在城里治病。事情重要,电话说不行,要我到医院会面。路上,我忽然想到,这自称叫于诚的人,莫不就是找了20年的王成?
14、比我还老的于诚,果然就是“王成”。于诚摸着手绢包:“是不是35块?是不是两张10块,一张5块,剩下1元的,还有两张5角?”“是是是,对对对!”“两张10块的,卖榛子钱;一张5块的,土豆钱”于诚老泪纵横。“找了20年呀!原来是你。”我终于明白了,在农场时,我是知青,他是山东移民,我们相隔二十多公里。于诚翻来覆去地看手绢,翻来覆去摩挲那些市面上已难见的旧纸币。突然,他将钱拍我手上,说:“原来张眼镜就是你呀!这些钱是你的呀!”我傻了,我不能不傻。于诚缓缓气,说:“去过六分场吧。”我没去过。“去六分场的路,总走过吧!”我记不得。“一辆胶轮拖拉机着火,你们知青救火。这还不记得?”好像这事有。“有个人,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89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