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海南省 东方市 民族 中学 2014 2015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1卷(70分)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简谈玉文化的价值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是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
2、,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
3、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瑕,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仅会使人感叹玉
4、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会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的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的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选自2007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作者江富建,有改动)金品语文www1下面关于中国玉器具体“文化内涵”的理解,解说最全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玉器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
5、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文化内涵”很丰富,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2下面对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主要理由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1.2万前就有玉器问世,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6、,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成就和辉煌不亚于长城和兵马俑。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C中国玉文化的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无与伦比,玉器还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D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成就卓越,而且玉器又具有质地和工艺融合的多种美学要素,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7、)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就是玉文化的组成要素,玉器的社会内涵构成了玉文化的全部内涵。玉文化的内涵,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涵。B中华民族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对“玉”的一致认同。C玉器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和崇敬。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距今1.2万年的三件砍斫玉器和玉器表现出来的多种美学要素,体现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二、古诗文阅读,完成410题。(共36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
8、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
9、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 B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
10、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善,陈孺子之为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3分) 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 B C D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
11、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
12、而死。 译:9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端 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缸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1)有人对“敌素秋”的“敌”字评价很高,但也有人说“敌”不如换成“对”字。你的意见如何呢?(4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默写(6分同是天涯沦落人,。沧海月明珠有泪,。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小楼昨夜又东风,。艰难苦恨繁霜鬓, 。乙、选考题(25分)以下三、四两大题选做一题,答题时要标明题号,否则不给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
13、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方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故来伊犁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 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
14、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林则徐是在近花甲之时,被流放到新疆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卿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
15、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皇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而,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在西安大病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强忍身心极度不适,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勘察,行程两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
16、”,被当地人民称为“林公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为。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与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307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