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从军行》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军行 江苏省 淮安 中学 语文 从军 教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从军行 编制人:蒋斌 审核人:徐维民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2、 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由初唐四杰导入,学习杨炯从军行朗诵诗歌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二、作者简介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
2、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 三、诗歌鉴赏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西京,指长安。 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凤阙:指长安宫阙。史记
3、封禅书:“(建章宫)其东二十余丈。” 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百夫长:指下级军官。2、说说诗人是如何描写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情景的?诗人没有去写书生投笔从戎的具体细节,而是抓住这一过程中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片断进行概括性的描写,是一种跳跃性的结构,突出了军情的紧急和战斗的激烈。3、具体分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三峡游》|鄂教版(共25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