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8、兰亭集序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市 葛洲坝 学人 高中语文 必修 教案 兰亭集序
- 资源描述:
-
1、8、兰亭集序第二课时文本探究: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事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 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明确: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 (1)前来聚会的人 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 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端,映带左右(3)聚会时的活动 雅洁有趣,流筋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筋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 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筋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情气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 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而为“
2、痛”的。明确: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 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 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 将至飞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 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 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会在不知不觉 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 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 去是人
3、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 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主旨?明确:本文的主旨是“死生亦大矣”。诗人摆脱了各种俗务,邀友觞咏,愉悦兴历,有一种解放自足感。但是享受了难得的欢乐后,深切地感到永恒的不可能,面对死生的自然规律,作者只能感慨“死生亦大矣”。苦于幸福太短,生命难久而产生的悲伤,而这种悲伤增强了对生命中幸福的爱与贪恋,加强了对生的企慕。5、 整理自已的阅读感受,写成短文,如对王羲之的认识、对生与死的理解、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等。拓展阅读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这件作品集中体现了王羲之创造的新书体风貌,
4、曾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为历代书家所推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产生的过程非常特别。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人称王右军与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诸人饮酒赋诗,活动结束后共得二十多首诗,编成诗集,王羲之为作序,即兰亭集序。 王羲之不仅在书法非常有名,他的相亲过程也成为一段佳话。王羲之生在世家大族,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就是指王羲之家族。王羲之20岁时,当时的太尉到王家去选女婿,家族中的单身男子听说太尉家来提亲,纷纷盛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躺在东边的竹榻上毫不在乎。当太尉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