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九次周作业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九次周作业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 太原市 阳
- 资源描述:
-
1、20202021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周作业(九)(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 姓名:一、阅读师说,完成1-9题,共34分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答案:1.C A超出产生。B疑惑糊涂。C学习。D道理方法。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不必贤于弟子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惑而
2、不从师 而耻学于师答案:2.D A介词,对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B指示代词,那些副词,表示反诘,难道。C介词,相当于“于”语气词,相当于“呢”。D连词,表转折。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答案:B A被流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B 老师/老师 C跟随、追随/介词,引出处所 D道理/从师之道4对下列各句中“师”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惑而不从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不耻相师 孔子师郯子
3、 吾师道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A BC D答案:B 为名词,老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是名词用作动词,学习;是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5.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郯子之徒 句读之不知C蚓无爪牙之利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答案:D A代词,指知识和道理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词,译为“那些”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D皆为助词,译为“的”。6.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
4、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
5、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答案:C范仲淹应为欧阳修。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第1段从“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传道受业解惑”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三个方面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文章第2段借助“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指出“师道之不复”的原因。C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择师标准出发,通过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6、攻,如是而已”的论断。D文章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交代写作缘由。从这个简短的结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像李蟠这样好古文、学习古代道理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答案: D“学习古代道理”理解错误,应为“指遵循古人从师之道”。8.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事例论证了“圣人无常师”的论点。B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是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C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D第四段点明作者的写作缘由,树立“不拘于时
7、”“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三段,“能行古道”照应第二段。答案:D 应为“不拘于时”照应第二段,“能行古道”照应第三段。9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译: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分)译:那个孩子的老师,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并且(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断句的,并不是我所说的能够传授道理,解答疑惑的老师。(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4分)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知道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共11分)。材料一:近日,一篇题为“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家长热议。数学课200元一节,新概念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课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家长无奈地称为“碎钞机”。相关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348位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孩子暑期补课花费已经超过万元。其中南京一位初中生的家长表示,女儿光数学就上了3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还上了钢琴课等,花了好几万元。一位家长补充说,这些花费仅是上补习课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770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