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3届人教版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演练:第1编 第1部分 第2专题 压缩语段.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与练 导与练2013届人教版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演练:第1编 第1部分 第2专题 压缩语段 2013 届人教版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跟踪 演练 部分 压缩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201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请
2、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答:_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逐句分析,把握重点句及重点词,然后进行归纳整合。某翻译家的观点无疑是语段的中心。第二句的“但”表明,此后的内容是表意重点,中间的举例是为了证明中文译名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的,语段最后一句话是翻译家观点的第二方面。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2(2011年高考安徽卷)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这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着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
3、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A琴音似水B琴音遐想C琴声悠扬 D琴声如风解析:选B。有关键句时,要抓住关键句理解文段的意思,没有关键句时,要注意对材料层次的分析,在分清层次的情况下概括主要信息,再将主要信息与选项进行比较。除了首句“琴声渐起”外,这段材料共五句话。A.“琴音似水”不能概括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内容。C.“琴声悠扬”中“悠扬”一词与第二句和第三句格调不合。D.“琴声如风”只能概括第四句的内容。B.“琴音遐想”中“遐想”一词包含了五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63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