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语文(人教版)学案 必修四:第二单元 阅读鉴赏 第三讲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学生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语文人教版学案 必修四:第二单元 阅读鉴赏 第三讲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学生版 山东省 淄博市 淄川 中学语文 人教版 必修 第二 单元 阅读 鉴赏 第三 苏轼词两首 风波
- 资源描述:
-
1、课题: 定风波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2、探究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学习重难点:词的抒情特点,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的方法,隐喻手法。学习过程:【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 ,号“ ”,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苏轼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
2、湖州等地。后发生“ ”,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2、给加点的字注音。吟啸( ) 蓑( ) 料峭( )3、解释下列词语。 雨具: 芒鞋: 谁怕: 料峭: 4、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夯实基础【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1把握形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词中“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解读意象:“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也是我们进行意象的解读时的重要技巧。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分析理解词中意象:如何理解这场突如其来的“雨”?“竹杖芒鞋”和“蓑衣”怎么理解?“斜照相迎”有蕴含之意吗?“萧瑟处”是否仅指遇雨之处? 3. 知人论世:“一蓑烟雨任平生”“蓑衣”“烟雨”“平生”,一件蓑衣如何能抵挡一生的烟雨?你如何理解这一句词?“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4.分析技巧: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是什么?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熟读成诵【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诗歌鉴赏的步骤【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964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