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学案:3.1.3《琵琶行并序》(苏教版必修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 资源描述:
-
1、1能够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把握诗歌意境。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能运用这一技法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曾倡导并掀起新乐府运动。现存诗近3 000首,主要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等。2探寻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大官僚及皇帝,43
2、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由于他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最终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后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并序就写于他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慨叹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1识
3、字注音(1)重点字湓浦口(pn)钿头云篦(din b)嘲哳(zho zh)迁谪(zh) 虾蟆陵(h ma) 霓裳(chn)铮铮(zhn) 悯默(mn)(2)多音字贾 悄 咽2字形辨认 3一词多义(1)为(2)言(3)命(4)泣(5)暂4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爆发出,突然冲出。今义:物体表面鼓出来,超出一般的显露出来。(3)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前。(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长句(6)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上了年纪。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
4、首领的称呼。(7)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面貌,面容。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5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重,看重;轻,轻视)6特殊句式(1)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句,应为“以歌赠之”)(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句)(3)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句)(4)使快弹数曲(省略句,应为“使之快弹数曲”)(5)送客湓浦口(省略句,应为“送客于湓浦口”)(6)感斯人言(省略句、被动句,应为“感于斯人言”,“于”表被动)1本诗前面的小序有
5、何作用?提示: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琵琶女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2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提示: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第三阶段(“轻拢慢捻抹复挑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绿腰。3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绿腰?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提示:作者分四个
6、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绿腰。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4本诗的第二段连续
7、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八个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什么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提示:比喻特征变化如急雨粗重急骤急促如私语轻微委婉舒缓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轻快鸟语花底宛转流畅流畅泉流冰下阻塞压抑迟慢冰泉冷涩清冷凝滞停顿银瓶乍破激越奔涌爆发铁骑突出高亢雄壮高昂如裂帛短促急迫戛然而止1本诗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勾勒出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别时茫茫江浸月”,茫茫的江水,皎洁的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
8、束了,但音乐所传达的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这样的描写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景象,渲染了琵琶女孤独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在江州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充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抹忧郁的月光里,凄美感人。2诗人与琵琶女可谓萍水相逢。一次这样的邂逅,为什么会在诗人心底造成如此猛烈的情感震荡以至不能自已?提示:第一,音乐认同。首先要注意课文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的交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20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