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类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82999
  • 上传时间:2025-11-01
  • 格式:DOC
  • 页数:28
  • 大小:188.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 单元 教案
    资源描述:

    1、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七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伯牙、子期之间令人动容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主要介绍了传统戏曲京剧中

    2、“马鞭”“亮相”等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艺术特色和魅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艺术的魅力2.单元知识结构:本组教材以“艺术的魅力”为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文言文二则中,伯牙

    3、鼓琴表现了伯牙、子期之间令人动容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月光曲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向我们展示了京剧的艺术特色和魅力。三、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背诵或默写诗文片段,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语言运用: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4、,体会艺术之美。审美创造: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2.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2、文言文二则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语言运用: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思维能力: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

    5、讲的道理。审美创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2. 学习重点难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3.教学准备:PPT 课时预习卡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课前朗读,感悟友情2.谈话导入,走进课文3.读通读顺,感知课文教师活动: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谈一谈你的体会。2.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3.出示课题。4.出示课文课件5.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

    6、学生活动:1.友谊是珍贵的。2.学生介绍文言文相关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3.齐读课题两遍4.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 巍5.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 活动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环节二:小组合作,理解文意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2.小组合作,理解文意。3.练讲故事,言语实践教师活动: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

    7、同。师示范: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教师小结2.小组合作,理解文意。3.练讲故事,言语实践(1)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时补充。(2)教师巡视,小组内练讲故事。(3)班内展示。教生共评学生活动:1.学生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琴”指的是古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刚才。“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值得。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3.(1)小组成员汇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2)小组内练讲故事。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

    8、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3)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活动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环节三:补充拓展,领悟绝弦之情1.丰富内容,拓展课文2.拓展延伸3.积累背诵教师活动:1.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

    9、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3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4. 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5.出示伯牙子期的图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6.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学生活动: 1.生齐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

    10、惜吗?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3.生读:“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如: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5.如: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扁担的樵夫。地位太过悬殊。6.齐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活动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

    11、力,体会知音难觅。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5.作业设计:基础:书写生字、词语巩固:尝试背诵课文提升:思考课后练习题6. 板书设计:伯牙鼓琴千古知音伯牙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绝弦锺子期听 巍巍 汤汤 死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2、文言文二则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语言运用: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思维能力: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审美创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

    12、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2.学习重点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揭示课题,理解文意1.导入课题,简介作者2.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理解文意教师活动: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2、释题。3.了解戴嵩。4.简介作者苏轼。5、师范读全文。指导课文朗读。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6.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

    13、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学生活动:1.根据提示,生尝试解释题目。“书”,是写的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2.生解释题目的意思。3、介绍戴嵩。戴嵩是唐代画家,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5、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6.学生面向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朗读时,认真倾听,客观评

    14、价。活动意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得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准备。环节二: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小组合作,理解文意。2.借助注释,复述故事。教师活动:1.小组学习要求:(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2.请小组成员汇报。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活动:1.小组内交流字

    15、词句的含义。“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中“好”读ho,是喜爱的意思。“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中的“尤所爱”是“尤其珍爱”的意思。“一日曝书画”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晒太阳。2、学生汇报。3、学生复述故事活动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解释全文的意思,就变得容易多了。环节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1.精读课文,感受人物 2.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教师活动:1.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

    16、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3. 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4.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5.课文学到这里,谁能试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学生活动:1.观点:谬矣!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2.表现:处士笑而然之。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3.学生自由读文,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4.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5.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17、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活动意图:课文简短精悍,但却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在这一环节,教师以问题做牵引,激发学生探究文本更深的内涵,教师的点拨引领,不仅让学生层层深入,更体会到了短文蕴含的深刻道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主题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5.作业设计:基础:背诵课文巩固:同桌互相讲故事提升:写一写生活中这样的事例6.板书设计书戴嵩画牛拊掌大笑 尤所爱牧童斗牛图处士谬也 (掉尾而斗) 然之“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3.月光曲课型:新授课时

    18、: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语言运用: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掌握“谱、莱”等8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审美创造: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过程,使学生深入地感悟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激发想象能力。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热爱人民。2.学习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

    19、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音乐导入,揭示课题。2.自由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理解结构,引导分段教师活动:1、同学们,请听月光曲。2、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 3、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学生活动:1、听曲子说感受。2、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3、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并反馈。活动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

    20、旨在使学生清楚作者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安排,对学生理解课文和今后的习作都有好处。环节二:学习38自然段教师活动:1.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穷苦人盲姑娘弹奏,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月光曲,这第二次弹奏的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2.请默读38自然段,拿笔,看看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或者哪些标点符号读懂了什么?在有关句子、词语、标点符号旁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1.从“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谱写好的。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活动意图: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把课文

    21、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环节三:进行联想教师活动:1.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吹起了茅屋里破旧的窗帘。那皎洁的圆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图上的情景描述出来吗?2.文中是怎样描写图上的内容的?学生活动:1.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那么美丽。这时,贝多芬不由弹起了琴键,穷兄妹俩听得是那样认真。2.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八自然段的内容。活动意图: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想象课文中有关段落所描绘的情景。感悟月光曲的美妙,感叹贝多芬的演奏记忆高超,理解音乐和美术都是另一种语言。5.作业设计:基础:书写生字、词语巩固

    22、:熟读课文提升:思考课后练习题6.板书设计:10、月光曲走近茅屋贝多芬 弹奏一曲 有才华、有爱心即兴创作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3.月光曲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语言运用: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思维能力: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审美创造: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过程,使学生深入地感悟艺术

    23、带来的美好感受,激发想象能力。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热爱人民。2.学习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音乐导入教师活动:1师:月光曲响起同学们,你们听见了什么?2.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找一找,找出来画上“”。学生活动:1.我听见音乐开始很慢,接着逐渐快起来,最后又快又强。2.学生想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活动意图:采用音乐帮助想象情境,学生才能体会乐

    24、曲由舒缓到明快到激昂,从而才能把九自然段读得有滋有味。环节二:教学910自然段内容。教师活动:1.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出示选择题)月光曲的曲调是( )A:舒缓明快激昂B:明快激昂舒缓C:舒缓激昂明快2.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来听听月光曲,看看曲调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样。(放音乐)把眼睛睁开,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这么美的乐曲,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呢?3.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有问题问吗?为什么皮鞋匠听了贝多芬的月光曲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呢?4.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1.生:我选择A。因为

    25、月亮开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飘动着,音乐应该是明快的;最后,风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2.试读、抽读、范读、再抽读、配乐读。3.这是皮鞋匠从妹妹专注而又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联想。4.因为盲姑娘虽然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但她懂音乐,能感受到贝多芬音乐的内涵,她和她哥哥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照耀的大海边。活动意图: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想象课文中有关段落所描绘的情景.学生的感受只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朗读这一自然段的基调,时而轻柔时而激昂,形成鲜明的对比。环节三:满怀深情,激

    26、情描述教师活动:1.听月光曲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2、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810自然段。谈感受3.创造性描述: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时,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你写一段话描述。学生活动:1.生谈听了月光曲后产生的联想。2.有感情地朗读810自然段。说感受。3.学生进行小练笔4.学生分享作品,师生点评。活动意图:学生练笔,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想象的手法来写作。因为刚刚我们分析了联想与想象的表现作用,学生写起来可能会容易一些。5.作业设计:基础: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完成小练习册提升:写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后的一个小片段6.板书设计10、月光曲走近茅屋贝多芬 弹奏一曲 有才华、有爱心即兴创作7.

    2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4*京剧趣谈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语言运用: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思维能力: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审美创造: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学习重点难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

    28、和亮相的艺术手法。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1.揭示课题,认识中国的国粹。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意思。3.小组合作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教师活动:1.京剧,被成为“国粹”,课前大家已经搜集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2.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徐城北,你对徐城北有哪些了解?学生活动:1、齐读课题。说对京剧的了解。2.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

    29、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活动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引出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环节二:1.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意思。2.小组合作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教师活动:1.师:现在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1)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2)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3.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学生活动: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

    30、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2.认读词语:驰骋 尴尬 虚拟 高扬 低垂 装饰 酒宴 唯恐 越发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约定俗成3.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4.“马鞭”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活动意图:谈话说出京剧的价值和地位,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增加学生了解京剧的欲望。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学解决提出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环节三:1.自由读马鞭部分,感知表达特点。2. 拓展阅读资料教师活动:1.感知表达特点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演员表演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3. 拓展阅读资料学生活

    31、动:1.学生说马鞭部分用的说明方法。2.学生京剧欣赏,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特色,谈观看后的体会。3.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京剧表演方面的资料。活动意图:出示课件,学生欣赏京剧片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可以加深对相应部分文字的理解,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大有好处。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为学生看懂京剧打基础,为学生能够喜欢京剧艺术,增强鉴赏能力做铺垫。5.作业设计基础:抄写词语巩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升:尝试表演京剧片段6.板书设计京剧趣谈虚拟:马鞭 绱鞋底 举杯饮酒亮相:静止 杂技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课时教学设

    32、计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七 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出示名家作品,让学生领略风格不同的书法艺术特色,感悟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写好中国字。语言运用:写作前怎样列出合理的提纲。能确定写作的顺序,知道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思维能力: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和名家作品。学习在习作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审美创造: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中国书法魅力,写好中国字。2.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一些情况。感受书法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3、。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1.走进口语交际。2.认识书法名家。教师活动:1.出示图片:一组古代书法家作品图。教师介绍作品。2.认识书法名家小组内同学自由发言,说一说王羲之的故事3.谁还知道其他书法家,到讲台前来给大家说他一说。学生活动:1.小组内同学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古代书法家以及他们的故事。2.讲一讲王羲之的小故事。3.学生面向全班交流其他书法家的故事。活动意图:学生欣赏风格多样的书法作品,听老师讲书法艺术的魅力,会产生民族自豪感,快速进入到书法艺术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说一说王羲之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因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

    34、位。说起书法不能不知道王羲之。环节二:欣赏书法作品。教师活动:1.欣赏书法作品(1)出示古代名家书法作品。2.交流学习感受(1)你学习过书法吗?把你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2)指名书法好的同学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学生活动:1.学生欣赏,说一说自己欣赏后的体会。2.学生把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活动意图:出示名家作品,让学生领略风格不同的书法艺术特色,感悟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环节三:1.畅谈学书益处2.总结交际要领教师活动:1.畅谈学书益处学生小组内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感受到的学习书法的好处。2.教师总结:(1)培养耐力和自信心(2)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3)提高人的整

    35、体能力(4)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3.总结交际要领学生活动:1、学生谈一谈自己感受到的学习书法的好处。2、学生讨论,本次交际活动要注意什么,尝试总结。3、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活动意图:出示谈学习感受的示例,目的是让有些还没有练书法的同学从这个方面懂得一些练习书法的技巧,进一步喜欢书法,增进了解,提高鉴赏能力。5.作业设计:基础:临摹喜欢的书法家作品。巩固: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法大家。提升:课后搜集一些名家书法作品,介绍给同学。6.板书设计:聊聊书法王羲之 柳公权感受乐趣 超越自我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七 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36、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出示名家作品,让学生领略风格不同的书法艺术特色,感悟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写好中国字。语言运用:写作前怎样列出合理的提纲。能确定写作的顺序,知道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思维能力: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和名家作品。学习在习作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审美创造: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中国书法魅力,写好中国字。2.学习重点难点:写作前怎样列出合理的提纲。能确定写作的顺序,知道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

    37、一:1.揭示课题。教师活动:1.经常听有的同学说:唱歌是我的拿手好戏。还有的同学说,画画是我的拿手好戏。是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拿手好戏。2.看看下面的十八般武艺中,有你的拿手好戏吗?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学生活动:1.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拿手好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2.拿手好戏指的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不是不熟悉或做不好的事。活动意图:自己的拿手好戏,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最深的体验。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学生应该有话要讲,写出的文章不至于空洞无物。环节二:1.弄清选材。2.应该怎样选材。3.写作指导教师活动:1.弄清选材应该怎样来写好这次作文,首先弄清这次作文的中心是自己的拿

    38、手好戏,写自己的一种本领。2.应该怎样选材。(1)同学们想一想,该选哪些具体材料?(2)确定了要写的“拿手好戏”怎样来选择具体的材料呢?(3)小结:选材时,要注意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3.写作指导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说出这些材料中哪些最能符合这次作文,说明理由。2.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补充。根据文章需要确定,要让读者能一眼就看明白记叙的事情,还要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读下去。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内容要详细写,其他略写。3.学生写作。活动意图:自己的拿手好戏,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最深的体验。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学生应该有话要讲,写出的文章不至于空洞无物。写好一篇文章,选材至关重要。指

    39、导学生选材,让学生在选材时能够动脑筋分析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能表现中心意思,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环节三:1.范文评析2.列出提纲3.布置习作教师活动:1.范文评析阅读例文:我的拿手好戏思考:(1)例文的中心是什么?(2)例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3)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4)从哪几个方面写具体?(5)小结。2.列出提纲3.布置习作写一写你的拿手好戏。学生活动:1.指名学生朗读例文,进行交流2.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列提纲。3.学生写作。活动意图:出示例文,学生读后思考。目的要让学生学习文章如何选材,如何安排顺序,如何确定详略等写作文的基本方法,为这次习作做导引。5.作业设计:基础:回顾课文内

    40、容巩固:自定题目,独立习作提升:完成习作初稿6.板书设计:我的拿手好戏精心选材 按顺序写 详略得当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七 课型:新授课时:第三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出示名家作品,让学生领略风格不同的书法艺术特色,感悟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写好中国字。语言运用:写作前怎样列出合理的提纲。能确定写作的顺序,知道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思维能力: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和名家作品。学习在习作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审美创造: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

    41、育,感受中国书法魅力,写好中国字。2.学习重点难点:写作前怎样列出合理的提纲。能确定写作的顺序,知道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三课时)环节一:全班评改范文教师活动:1.全班评改范文,认真倾听,谈谈习作好在哪里?如何进一步完善2.认真倾听,谈谈习作不足在哪里?如何进一步完善学生活动:1.指名学生读作文,谈谈习作好在哪里?2.学生谈一谈习作不足在哪里,如何修改。活动意图:出示例文,学生读后思考。目的要让学生学习文章如何选材,如何安排顺序,如何确定详略等写作文的基本方法,为这次习作做导引。环节二:全班商讨习作评改准则教师活动:1.全班商讨习作评改准则学生

    42、活动:1.全班商讨习作评改准则活动意图:通过全班商讨习作评改准则,学生对于一篇优秀作文心中有了明确的标准,更能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环节三:小组内分享伙伴的作品。教师活动:1.小组内分享伙伴的作品。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活动:1.小组内分享伙伴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建议和意见。2.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活动意图:此项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与孩子更好的诊断问题,完善自己的作文。5.作业设计:基础: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联系交际巩固:同桌之间互相修改习作提升:小组合作修改习作6.板书设计:我的拿手好戏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课时教

    43、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七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戏曲,感受中华戏曲的艺术特色和独特魅力。语言运用: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写得清楚明白。思维能力: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审美创造:理解并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成语,使学生深入地感悟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激发想象能力。思政元素:民族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2.学习重点难点: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课堂

    44、笔记要记什么?教师活动: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做课堂笔记有什么好处?请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课堂笔记的。学生活动:1.做课堂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2.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做笔记的。活动意图:教师出示并讲解做课堂笔记的办法,使学生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并学习自觉在课堂上做笔记。环节二:归纳记笔记的内容。教师活动:1.课堂笔记要记什么?2.说一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记的笔记有哪些,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记这些。学生活动:1.学生交流课堂笔记要记的内容。2.学生试着归纳记笔记的内容。活动意图:学生思考并归纳课堂笔记的办法,使学生能够主动自

    45、觉地在课堂上做笔记。环节三:学习与戏曲有关的词语教师活动:1、词句段运用学习与戏曲有关的词语:指名读词语,教师纠正。2.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理解的词语和同学说一说。大家都不理解的可以查查字典。3、.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学生活动:1.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的词语。亮相 行当 压轴 捧场 行头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打圆场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2.小组内交流词语意思。3.小组成员汇报,每一小组汇报一行词语,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解释。活动意图:教材把这些词语选编进来,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更是为了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了解戏曲,感受中华戏曲的艺术特色和独特魅力。5

    46、.作业设计:基础:抄写词语巩固:搜集戏曲名词提升:预习下一课,做好课堂笔记。6.板书设计:做好课堂笔记了解戏曲名词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七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戏曲,感受中华戏曲的艺术特色和独特魅力。语言运用: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写得清楚明白。思维能力: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审美创造:理解并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成语,使学生深入地感悟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激发想象能力。思政元素:民族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2.学习重点难点:学习交流做课堂笔

    47、记的方法。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学会把事情说清楚教师活动:1.仔细读题目中的要求,要我们做什么2.请同学们结合小台灯图画,独立阅读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找出小台灯做错的地方。3.交流:制作者制作小灯泡是根据说明书上哪句话制作的,为什么做错了?学生活动:1.学生读题目中的要求。2.学生独立阅读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找出小台灯做错的地方。3.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活动意图: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环节二:学生修改说明书上的相关部

    48、分。教师活动:1.这句话怎样改才能让制作者看明白应该怎样做?2.学生修改说明书上的相关部分。3.汇报,交流修改的情况。教师评价,指导。(板书:学习说明语言)4.教师点评。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这怎样改才能让制作者看明白应该怎样做?2.学生修改说明书上的相关部分。3.汇报活动意图: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出文字说明不合理的地方,分析一下,错在哪儿,然后修改,这种方式对学生正确运用说明语言有很大的帮助。环节三:日积月累1.出示成语,学生自读。2.小组交流,成员汇报教师活动:1.出示成语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

    49、栩如生2.学生自读,读不准的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3.小组交流:正确认读、理解词语。4.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先正确读出,然后说出成语的意思。学生活动:1、学生认读识记成语,每个齐读两遍。2、小组内交流认识正确认读和理解词语。3、小组成员推荐汇报,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解释。4、小组汇报活动意图:“日积月累”这部分,学生始终站在“主角”的位置,正确读写、理解成语,不断地发现这些成语的妙处,体验了发现的乐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5.作业设计:基础:抄写日积月累成语巩固:查找日积月累中的成语的意思提升:回顾、总结语文园地的内容6.板书设计日积月累了解戏曲名词 学习说明语言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999.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