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3同步精练: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3同步精练: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WORD版含答案 2017 2018 学年 高中语文 语文版 必修 同步 精练 千篇一律 千变万化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后一起巩固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鳟鱼有酒盈樽遵守纪律B.朝房朝闻夕死朝令夕改C.落枕大大落落疏疏落落D.狂狷捐弃前嫌水波涓涓解析:A项,zn/zn/zn;B项,cho/zho/zho;C项,lo/lu/lu;D项,jun/jun/jun。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上海松江区现最大二维码楼,一排排窗户密密麻麻地布满整栋楼,再加上独特的花纹图案设计,让人。(2)在印尼的一个小镇,警方烧毁了3吨大麻。当地居民因吸入烧毁毒品的烟尘而,有很多人伴有头痛症状。(3)每年4月中旬,正是杜鹃花(映山红)开
2、得最灿烂的时节,红的、粉的、白的,各色映山红在山间争奇斗艳,让游客。A.目不暇接头晕眼花眼花缭乱B.头晕眼花目不暇接眼花缭乱C.眼花缭乱头晕眼花目不暇接D.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头晕眼花解析:“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头晕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也比喻在某事中失去了方向。“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外观形似“麦浪”,吸收中国传统歇山式元素,契合本届世博会农业和粮食的主题,建筑屋顶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竹瓦材料。B.梁思成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这因为他不仅是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更因为他是
3、现代中国建筑史方面的一位大师,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奠基人之一。C.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D.对那场战争、对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为“这不仅因为他是”。C项,“拿到金圆规奖”是“最高奖项”,主宾搭配不当。D项,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答案:A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 。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
4、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A.B.C.D.解析:分析6句话的特点可以看出,前几处横线处应该是“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举例内容,然后表现其“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特点,接着写街道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对城市的作用。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城中水景城市景观中不可无水。即使不傍河海,亦无湖泊,或虽有河湖,但某些大的建筑物与公众共享空间却离那些自然水域颇远,那么,以人工力量来营造小规模的水景便成为必要的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极少有喷泉的设置,是由中国与西洋不同的文化心理所
5、决定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仅是诗,也是理。中国的地势总体而言是朝东倾斜,因此在经济、文化一贯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一是“泻”,一是“平”。而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故而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存在着大量咏赞瀑布与平湖的文句,以水的自然泻落与若镜映物为美:“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此为大景;“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是小景。总之绝少歌咏赞叹水的上喷蹿跳。以北京为例,紫禁城那么堂皇富丽的庞大建筑群,景点繁多,花样迭出,可是却无一处喷泉。而
6、在西洋,哪怕是规模要小得多的皇宫里,也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置。此非不能也,而是不爱也。我们都知道乾隆在位时,宫中的西洋供奉曾为他在圆明园中设计过有“大水法”的西洋楼景点,李翰祥拍火烧圆明园时还搭出了大堂的布景,展示那一喷泉齐溅的景观。其实我们并不能找到自乾隆到慈禧特别喜欢那喷泉的文献资料,圆明园的“大水法”只不过是中国统治者偶尔容忍一点西洋“淫巧奇技”的小例子罢了,喷泉始终未能进入中国园景文化的主流。没有喷泉的中国园林,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属性,却也创造出了种种至美的佳境。红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概括出了中国人对水的审美心态。随着审美情趣的丰富,城市人造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11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