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模块综合训练 (一)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模块综合训练 一 WORD版含解析 2017 2018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练习 模块 综合 训练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模块综合训练(一) (一)古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河湟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河湟,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入侵;元载(唐代宗时宰相),对西北边防多方筹措,后因事诏令自杀;晁错对于削藩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他;水经注:“有黄帝冢,帝崩,惟弓剑存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以异族占领的土地“河湟”为题目,十分醒目,起到笼罩
2、全篇的作用。B元载与晁错的主张和遭遇颇为相似,诗人叙其事,表达对他们的推重和惋惜之情。C二、四句相承,以黄帝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D河湟百姓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永为汉臣。E“虽”和“尽”两个虚词用得极妙,一抑一扬,侧面写出了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解析:C项,诗歌前四句抒发诗人对于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所以对于主张收复失地的宪宗之死,诗人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E项,应该是正面写出了百姓的浩然正气。答案:CE(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抓住富贵闲人陶醉于从凉州传来的轻歌曼舞这一细节,揭露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与“白发
3、丹心”的河湟百姓对比,让人产生无尽的感慨;尾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之语写出,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B该诗
4、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C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比棉花白净。D作者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因为它加重了诗人在别筵上的离愁别感。E该诗先抒情后写景,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景表达的套路相同。解析:C项,诗人是用乐景来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E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先写景后抒情,与本诗先抒情后写景不同。答案:CE(2)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感。答:_答案:首句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第二句写出了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22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