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2024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14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课时 教学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二课时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细读品味1.第段作为这篇演讲词的开场白,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的?演讲者在一开始,首先表达了对活动主办方授予其特别荣誉奖的感谢,并说明了自己写怀念这篇文章的初衷,并由此转入演讲主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简单地说,作者是从获奖自然转入教育问题的。课文细读品味2.请结合第段的内容概括古今“格物致知”的不同含义。古代的“格物致知”一般是向自己的内心去探索,所谓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侧重于抽象的道理。现代的“格物致知”是:一、对事物客观的探索;二、探索应当有想象力、有计划,目的是获得新知识。课文细读品味3.第段举王阳明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举王阳明“格”竹这一事例,说
2、明传统儒家对“格物致知”精神的态度,与下文真正的“格”竹作对比,进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注重真正的格物致知。课文细读品味4.第段作者举研究竹子的例子,与上文第段王阳明“格”竹的事例形成对比,论证了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探测这一观点,请你再举一例进行论证。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同时抛下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证明了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是以同样的速度落地的。课文细读品味5.第段末句中的“眼光”“勇气”“毅力”三个词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不能。因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长远的“眼光”,选择正确的目标后,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这三个词是有逻辑关系的,所以不能调换。课文细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21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