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7.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2016 学年 高二粤教版 语文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练习
- 资源描述:
-
1、 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白居易诗四首有“垂髻幼童”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首都市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髻幼童,纷纷慷慨解囊这是2013年6月21日杂文报第1版青春小札中的一句话,其中“垂髻幼童”说得不对,应是“垂髫幼童”之误。髫(tio),指儿童下垂之发,也称“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其中“黄发”指代老年人,“垂髫”指代幼童。而“髻”指梳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幼童头发稀少,是梳不成“髻”的。汉语中也不用“垂髻”指代幼童。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赵永成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
2、,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作品白居易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长庆年间自编文集白氏长庆集。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如其中的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3、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举例: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朱绂(f)醅酒(pi)樽罍(li)果擘(bi)脍切(kui) 敕牒(ch) 嬗变(shn) 衢州(q)蠲免(jun) 京畿(j)“酉”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酒瓶的样子。本义是酒器,后被假借为十二支中的第十位,用于计时(十七点至十九点为酉时)。“酉”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酉”的字大都与酒有关,如“酌”“酗”“酣”“醉”等。轻肥阅读轻肥,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歌的情感】(1)这首诗一共
4、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2)那些赴宴的宦官为什么能那样骄侈?作者着力描写他们赴宴的情景,有何用意?答案:(1)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前八句。写了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第二层:第九至十四句。写了宦官们宴会的豪华场面。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了人民的悲惨处境。(2)“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说明宦官们身居高位;“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说明他们手握兵权。身居高位,手握兵权,怎能不骄?揭露了贞元、元和之际的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也揭露了唐王朝的昏庸无能。2【鉴赏诗歌的意境】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重点词语简要分析。答案:此诗主要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
5、宦官。“满”“照”“皆”“悉”“如云”等字词,形象地说明赴军中宴的宦官众多;“骄”“夸”等刻画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而“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3【鉴赏诗歌的技巧】(1)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军中宴”?(2)本诗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请赏析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答案:(1)作者运用铺张和渲染的手法来描绘“军中宴”的豪华场面。(2)最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3)这首诗主
6、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中把宦官、权贵们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与百姓惨不忍睹的悲惨处境作对比。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表现对宦官的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秦中吟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揭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请结合本诗分析此特点。答案:本诗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碳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请分析两
7、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答案: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首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揭示主题,诗中对卖炭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通过炭和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花非花阅读花非花,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歌的意境】此诗选用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选用了“花”“雾”“春梦”“朝云”等意象。它们的共同
8、特点就是美好而易消失。这些意象只见喻体不明本体,意蕴隐匿。所用喻体如雾、梦、云等具有飘渺短暂等特点,这就使诗的意境变得迷离朦胧。2【鉴赏诗歌的技巧】(1)诗歌第三句结尾的“来”“去”,恰好与五、六句开头的“来”“去”呼应,这样写妙处何在?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简析此诗的表达技巧。答案:(1)“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诗歌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十分真切,自然。(2)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它们环环相扣,如行云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