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作业1—小学语文《父爱之舟》活动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爱之舟 B6 技术支持 展示 交流 作业 小学语文 父爱 活动 设计
- 资源描述:
-
1、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作业1活动设计要求:提交一份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展示与交流分享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与目标、对象分析、活动过程、所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技术工具使用的目的。父爱之舟活动设计一、主题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品尝到吴冠中先生早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说父爱是这篇文章的内核,那么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便让这“父爱”丰富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显得更
2、加有血有肉了。细细品读这些场景,我们透过事情本身的“辛酸”和“甜蜜”,触摸到的是细腻而深沉的爱。二、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茧、栈、”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朦胧、枇杷、疙瘩、膜拜、纸屑。 2.阅读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体会深切的父爱。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
3、统美德。三、对象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所以提取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场景是比较容易的。但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和文本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感受浓浓的亲情。本班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适应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特点,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领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
4、,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1)课件播放歌曲父亲的MP4视频,学生跟唱。(2)展示与交流分享:父亲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2、导入新课(1)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2)介绍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3)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提问: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描写的是江南水乡。)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 报考 教训 心疼 席
5、子 庙会 彩排 糖果 抽象启迪 毕业 寄宿 师范 路费 轮换 领略 意境 磨灭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加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整篇文章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续写故事授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