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卷(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卷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2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末 综合 检测 习题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期末综合检测卷(一)一、积累运用(28分)A.撺掇(cun)眩晕(xun)急湍(tun)怒不可遏()B.推搡(sn)雾霭(i)目睹(d)拾级而上(sh)C.归宿(xi)驰骋(chn)脑畔(pn)纷至沓来(t)D.寒噤(jn)蜷卧(qun)俯瞰(kn)接踵而至(zhn)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解析:A.眩晕(xun);B.拾级而上(sh);C.归宿(s)。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吟泳 缭绕 穹顶 目眩神迷B.旷野喧哗熏陶风云变换C.横溢踊跃苍劲嘎然而止D.浮躁磅礴阑珊震耳欲聋解析:A.吟咏;B.风云变幻;C.戛然而止。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2、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面对老赖,邵林刚以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武器强词夺理,最终达成赔偿协议。B.大使夫人宋景丽率领使馆合唱团演唱的鼓浪屿,给在场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阵阵掌声如丝如缕。C.有的人工作上以权谋私、借机敛财,有的人交往中仗势欺压、无所不能,严重破坏了该市营商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D.因为高以翔猝死事件,浙江卫视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名声和形象大损,受到诸多非议。D解析:A.“强词夺理”是贬义词,不合语境,可改为“据理力争”;B.“如丝如缕”不能用来形容掌声,可改为“不绝如缕”;C.“无所不能”指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即样样能做,是褒义词,不合语境,可改为“无所不为”
3、(贬义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慢性病补助能报销近一半多,极大地减轻了这个贫困家庭的负担。B.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必然反映着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C.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中国人民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了非凡。D.我们无法违抗春秋代序、寒来暑往的时间规律,却可以通过奋斗赢得尊严。解析:A.删去“近”或“多”;C.在句末加上“的成就”;D.将“春秋代序”与“寒来暑往”调换位置。B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u 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u 与自己相处
4、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u 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u 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A.B.C.D.D6.古诗文默写。(8分)(1)八月湖水平,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谁见幽人独往来,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4)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5)在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以声衬静,体现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6)送友人一诗中运用比喻修辞,体现友人行踪不定而作者离情难舍的句子是:_,_。涵虚混太清无为在歧路缥
5、缈孤鸿影黄发垂髫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7.名著阅读。(5分)(1)下列有关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傅雷家书中傅雷与儿子傅聪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B.傅雷家书中,傅雷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做一个“兴趣广泛的艺术家”。C.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很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D.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解析:B.“做一个兴趣广泛的艺术家”应为“做一个德艺皆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B(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6、。(3分)u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的是_的情景,画中的人物A是_;保尔病倒后,逐渐康复,这是保尔第_次死里逃生。筑路朱赫来四8.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班级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健康”调研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活动。(5分)(1)请你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说说关注中学生饮食健康的必要性。(2分)u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u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影响健康的垃圾食品有: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
7、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是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会影响健康。u_绝大多数学生在饮食结构上存在误区,这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2)在“快餐的利与弊”讨论中,甲、乙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请你针对甲方的观点,为乙方进行佐证。(3分)u甲方:我方的观点是“快餐利大于弊”。快餐在中国十分流行,它不仅方便携带,而且节省大量的时间,它是现代快节奏社会的最佳反映。同时,快餐口味多样,吃起来更为可口。u 乙方:我方的观点是“快餐弊大于利”。_示例:快餐都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长期食用,人体可能轻易地
8、吸取超过每日所需的能量。同时,快餐注重肉类、糖类及油脂类供应,缺乏蔬菜、水果、纤维素等,营养搭配不均衡。二、阅读感悟(42分)u卜算子咏梅u陆 游u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5分)9.这首词虽是咏梅,但意在言外。请你简析词人的独运匠心。(3分)_词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梅花的高洁来比喻自己孤傲自清、坚贞自守的品格。10.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用环境、时间和自然现象来烘托梅花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B.“独自愁”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身处
9、荒野的梅花的精神状态,又反衬出梅花的顽强。C.“故”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与被摧残者的凄惨。一字传神,表达了词人的深切同情。D.陆游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这篇爱国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C解析:C.应该是“碾”字。(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115题。(13分)u【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u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u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10、“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u(选自韩愈马说)u【乙】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u(选自韩非子)u【注释】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古代一种酷刑,断足。奚:何
11、,为什么。理:加工雕刻玉石。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才美不外见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3)及厉王薨 _ (4)贞士而名之以诳_ 同“现”,显现有时等到说成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u _(2)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_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王于是让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13.请用“/”标示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1分)u和 乃 抱 其 璞 而 哭 于 楚 山 之 下 三 日 三 夜
12、 泣 尽 而 继 之 以 血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14.【甲】文中叙述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_食马者不能按照喂养千里马的方法去喂养它,这样它的才能不能显现而被埋没。15.【甲】【乙】两文一说相马,一说识玉,它们表达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_示例:无论是相马还是识玉,都需要有一双慧眼,都需要有伯乐这样能识别人才的人,需要有卞和这样坚持不懈的人,这样千里马或宝玉才不会被埋没。【乙文参考译文】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