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部编版必修下册.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秋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2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中国建筑 特征 课件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 资源描述:
-
1、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常常被文人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如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爱“批”建筑物,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豁达处处皆幽默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至逝世。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本文选自建筑学报1954年第1期。梁思成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
2、系统的调查研究,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1.精记字音2.词语积累(1)法式:标准的格式。(2)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3.词义辨析(1)典范典型辨析:“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强调其示范性。“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强调其代表性,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例句: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典范。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都。(2)发掘挖掘辨析:“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挖掘”,一般指把深藏的东西找出来,使它显现。宾语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
3、是抽象的事物。例句:1921年10月,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帷幕。这个节目旨在不断挖掘受访人的故事背后所体现的人文价值。(3)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辨析:两者都有“精妙”“奇特”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文学艺术等技术精巧神妙,好像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鬼斧神工”还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物。例句:我国古代有许多建筑物结构精妙,布局严谨,可谓巧夺天工/鬼斧神工。黄山奇景密布,怪石林立,可谓鬼斧神工。初读课文明大意这篇科学论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通过介绍中
4、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魅力和重大价值,同时指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提出了每个建筑体系都有其自身的“文法”和“词汇”。任务一把握认识规律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及说明顺序1.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特征的科技说明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在文章结构上是怎样体现的?精读课文细揣摩参考答案:思路 先总说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结构引论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本论特征 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风格 借用“文法”和“词汇”概念,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结论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
5、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2.本文在说明时运用了逻辑顺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参考答案:中国建筑的特征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逻辑顺序展开的。先由建筑物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和上部屋顶的主要构成作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再依序分别从结构原则、方法,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以及屋顶、颜色、构件和材料的装饰特征等方面,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绍。对特征突出部分用“最显著”“最主要”“最大胆”等修饰语加以界定。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严密。任务二以文学之思论建筑之美
6、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1.第15至第17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主要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确切明了,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参考答案: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既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
7、,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有的特点。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参考答案:这是用“语言和文学”作为比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A项,“轴”应读“zhu”;C项,“枋”应读“fng”;D项,“轩”应读“x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纯粹 浮雕 夹道 一幅梁架B.游廊点缀贯例砖石墁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