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3单元 文化经典阅读.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3单元 文化经典阅读 2014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部分 单元 文化 经典 阅读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 文化经典阅读连中三元和三鼎甲你能填出下面的空格吗?科举考试称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_”,会试第一称“_”,殿试第一称“_”,它们合称“_”。如果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_”。状元类似于今天高考的第一名。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称为“_”,第三名称为“_”。殿试中的前三名合称为“_”。答案 解元 会元 状元 三元 连中三元 榜眼 探花 三鼎甲(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2、,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答:_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和内容的概括分析。题干中“怎样的人”一问,侧重于考查概括,“如何才能”侧重于考查分析能力。第一问对应的原文信息点是“文质彬彬”和“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考生首先要将这样的原文信息筛选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转述。第二问的回答,实质是要求答出孔子与孟子得出“君子”要求的理由,亦即原文中对“文质彬彬”和“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之所以重要的说明,考生应综合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成两个答题点,改用自己的话全面概述。答案 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
3、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限定时间:你应该在6分钟内完成题目。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清题干;2.明确要求;3.注意积累;4.完整表达。听课记录【示例】(2013福建模拟卷)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孟子曰:“(乡愿)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4、”(孟子尽心下)【注】贼:败坏,侵害,危害。(1)孔子欣赏什么样的人?请根据选段简要概括。答:_(2)孔、孟对“乡愿”这种人持什么态度?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孔子欣赏那些被好人拥戴、被恶人讨厌的正直之士。(“正直之士”与“被好人拥戴、被恶人讨厌”)(2)孔、孟对“乡愿”持批判态度。“乡愿”表面看起来忠信廉洁,好人、恶人都说他们好,但实际上毫无原则,是非不分,是败坏道德的人。【命题揭秘】文化经典阅读简答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准确把握语句含意的基础上,从中对作者在文段中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考查范围以论语孟子庄子等为主。解题要求:一是概括要完整、全面,不要以偏概
5、全;二是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三是对于文段后面的注释及与文段有关的背景材料要特别留意。【演示题】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注】由:仲由,字子路。求:冉求,字子有。赤:公西赤,字
6、子华。兼人:指勇气有两个人的大。财:同“材”。私淑艾:靠学问品德使人私下受到教诲。(1)请用以上选段的词语填空。选段孟子把教育的方法概括为五种,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最需自主探究的一种是“_”;选段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属于孟子所说的“_”。(2)以上两个选段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原则?请结合选段简要说明。答案(1)私淑艾 答问(2)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于“闻斯行诸”的问题,孔子根据冉有退让和子路好勇的不同个性,分别给予鼓励和压制,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意思答对即可)【方法提示】解答文化经典阅读简答题,一般要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1字斟句酌明要旨命题原则,其实质就是突出中心思想在
7、文章中的核心地位。阅读文段需要逐字逐句推敲揣摩,仔细弄懂每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间关系,了解行文思路,尤其要关注文段的中心句。考生应领悟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以及思想感情,然后归纳、概括出文意。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化经典阅读的重点。2感悟整合文句意考生必须从阅读材料中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并进行较准确的筛选梳理,根据题目要求,整合出文段中最为关键的信息。比如,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问:上面的语段谈的是治国原则,请你说说在这段话里,孔子对执政者提出了什么要求?明确:“信、爱、以时”是这段话的主要信息,孔子认为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