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王维诗四首 课件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 资源描述:
-
1、王维和山水田园诗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王维。过程与方法:1.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两个特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以禅入诗”。2.理解王维送别诗中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3.理解观猎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起承转合”在古诗文中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王维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两个特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以禅入诗”。理解王维送别诗中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理解观猎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了解“起承转合”在古诗文中的运用。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
2、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王维其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7岁时所作,王维从15岁起,游学于长安数年。他早年以积极进取的态度热衷于仕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离开长安凉州劳军的途中,其心灵被雄伟粗犷的大自然以及激昂的爱国热忱强烈的震撼了)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出生于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母亲崔氏是虔诚的佛教徒。且他所生活的年代是佛教禅宗大盛的时候。张九龄的罢相和陷贼的经
3、历给了他莫大的打击。40岁以后他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佛”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
4、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
5、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字词、译诗】(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4)啭:鸟的宛转啼声。(5)黄鹂:黄莺。(6)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7)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置身诗境
6、缘景明情 赏析诗歌的一般步骤:反复诵读,弄懂字面意思,明确意象、典故的含义。置身诗境,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像的世界(意境)之中,得到审美感受。请根据诗句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诗中有画)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夏季久雨(积雨)后辋川山庄的自然风光】画面 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广漠空蒙、布满积
7、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请揣摩观赏此景的诗人此时的心情和心态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对习静、清斋的理解典故的意义)品读“山中”已“静”,还要“习静”,静观槿花自开自落;“松下”已“清”,还要“清斋”(吃素),摘取带露的绿葵。写幽居之清静而兼寓禅悟。自称“野老”而以“海鸥”喻村民,自己既已尽去骄矜,毫无机心,村民们自应不再视为官场中人而心存疑惧吧!全诗以赞颂的笔触写大自然的静美与农村生活的纯真,无一字提及都市与官场,而对都市、官场争名逐利、尔诈我虞的厌恶之情,已从言
8、外传出。诗人的心情和心态 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引起诗人浓厚的兴趣和欣羡之情,黄鹂和白鹭自由自在的飞鸣,更令诗人陶醉不已。隐居在此幽静的山林之中,过着禅寂的生活,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其乐之如何体悟意境 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迟”字的意味(1)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2)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因“积雨”之故,空气润湿,炊烟从树林中缓缓升起。也因“积雨”之故,农夫下地较晚,做饭亦相应较晚。“烟火迟”三字,兼有以上二义,非久于农村生活者不能道,先写“烟火”
9、而补叙“蒸藜炊黍”,亦是逆起法,与“观猎”首联类似。颔联承“饷东菑”而写“水田”、“夏木”美景,意味着田夫都是画中人,值得羡慕。美(绘声绘色的有声画)图画美(景物的布局错落有致)色彩美(白鹭 黄鹂 阴阴夏木)声音美(啭)词语美(自然生动、不事雕琢)诗人的灵感、画家的眼光、乐师的听觉【艺术特点】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中有画。请以此诗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结合课后练习一)。明确: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
10、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字词,译诗】“红萼”,辛夷花红色的蓓蕾。树梢上的辛夷花,在山中绽开了红色的蓓蕾。崖谷山涧寂静无人,辛夷花纷纷扬扬地开放,然后又飘落。这首诗前两句着重写“发”,后两句着重写“落”。讨论、简析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木末芙蓉花,山中
11、发红萼。”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辎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47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四部分 专题一微课堂.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