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湖南专用):专题六 语言应用 第20课时简明、连贯、得体、生动、准确、鲜明.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湖南专用:专题六 语言应用 第20课时简明、连贯、得体、生动、准确、鲜明 2012 届高三 语文 二轮 复习 精品 课件 湖南 专用 专题 语言 应用 20 课时
- 资源描述:
-
1、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湖南专用):专题六 语言应用 第20课时简明、连贯、得体、生动、准确、鲜明专题六 语言应用 第20课时 简明、连贯、得体、生动、准确、鲜明 考情分析 近两年高考语文应用考点分析一览表 年份考查内容考查角度2009对联(选择恰当的下联)1.连贯。2.仿写。3.修辞。4.对联的有关文学常识。2010到京师一诗的选句填空 1.连贯、准确、鲜明。2.诗歌的有关文学常识。2011短信得体。命题特点 1.语言运用总体特点:(1)针对基本考点,关注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能力。(2)关注时事热点,折射社会现实。(3)结合名著或生活,注重文学素养的考查力度。(4)题目设计具有开放
2、性、灵活性、审美性。命题特点 2“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题的特点:(1)都是客观题。(2)“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既可以综合考查,也可以单项考查,还可以就其中几项结合起来考查。(3)与语段压缩、新闻评论和短信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主观题考查。(4)继续呈现出与文学知识、语言知识考查结合的命题趋势。(5)命题的语言材料、背景环境趋向选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典例导练 12011湖南卷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B因事务繁忙
3、,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解析】D 此题考查语言的得体。A项,有两个错误,一是“拨冗”是敬词,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不用于自己;一是“特此通知”不妥,此信息是回复校庆联络办老师的,不应用“通知”一词,因为“通知”通常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得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等等,是一种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此处可用“告知”。B项,“光临”是敬词,敬称他人的来访,宾
4、客来到。C项,“列席”指作为旁观者出席,从题干来看,回复短信的校友是受到邀请,作为主体来参加的,此其一;其二,“奉告”是敬词,告诉。语言的得体需考虑对象、场景、目的、语体等各种要素。2 2011浙江卷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招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
5、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通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关键词“紧要关头”出现了两次,所以,“文言”侧重于“应变”;而“力求立体”难以总结全面,“见真求新”则根本没有涉及。对于类似的语句衔接题,我们首先要把握语段大意,然后根据空格位置来选择更准确连贯的语句。一般段首是领起句,段中是承上启下句,段尾是总结句。3 2011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
6、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A BCD【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主要是从句子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可从逻辑上判断,要特别注意标志词。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首先确定话头,句是首选,可以排除A项和B项。其次,句和句是连在一起的,有语言标志“最小、最少”与“最大”相对应;句和句
7、是连在一起的,有语言标志“是”与“也是”。再者,还可以利用句和句逻辑上的关系,是“通过模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故选C。一、简明(一)解题步骤第一步:反复阅读题目,找出题中重复啰嗦或表意不明之处。第二步:删除或简化重复啰嗦之处,消除有歧义的地方。第三步:将修改后的句子带入原文,检验是否准确。例如:阅读下面一段话,本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把序号填入画线处)点拨提升 深圳南方公司,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为了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以聚集人才,今年招聘大学毕业生,不再问毕业学校。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
8、如果仅凭是否是名牌大学毕业选择人才的话,将很难发展。a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_b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_,简略为:_【思维轨迹】反复阅读后可发现属于可有可无的语句,将其删去,再读就通顺了。有一处啰嗦,是,因为“深圳南方公司”“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与前后文重复,故进行简明语言改写。【参考答案】a;b.,简略为: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端。(二)答题技巧1语言要简洁。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语句中不要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可用可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可以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而不用再重述原来的内容。用代词替代,语言就简洁。例如:修改下面的两个句子,使其简洁。
9、他年龄不大,头上却早早地谢顶了。我因为心里有点烦,所以出来走一走。【思维轨迹】“谢顶”就是指成片的头发脱落光这一生理现象,显然就是发生在头上的事情。“出来走一走”的原因显然就是“心里有点烦”,不需要关联词。【参考答案】去掉“头上”;去掉“因为”和“所以”。2语言要明白。指意思要说清楚,不让人产生误解和歧义。语言表达不明确主要表现是存在歧义。消除歧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补充语境法。如:“我要热饭”,后面再加一句“不要冷饭”,即可消除歧义。更换词语法。主要用于因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或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如:这个人好说话。把“好”改成“喜欢”,意思就单一了。调整语序法。如:两个中学的老师。除
10、了更换词语,把“个”改为“所”或者“位”之外,还可以调整语序为“中学的两个老师”,也就没有歧义了。明确指代法。如:当他把奖品发给小谈时,他对他笑了笑。第二个分句中的两个“他”,只要明确其中一个就行。标点消除法。如:中国篮球队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了冠军。只要加一逗号,成为“中国篮球队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了冠军。”歧义随之消除。例如:下面句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按要求改写成语意明确的句子。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自己的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1)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建议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该为:_(2)如果表达的意思是“导师不同意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该为:_【思维轨迹】这个句子有歧义
11、,要消除歧义,可采用调整语序,或补充语境的方法。【参考答案】(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对论文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文结论的建议。(2)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仍修改了论文的观点,变更了全文的结论。二、连贯(一)解题步骤第一步:综观全局,把握中心。一道语言表达连贯题往往就是一段完整的话,它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解题时首先要把握题干,把握这段话的大意。第二步:划定区域,界定重点。因为一段文字表述中总有一些是主要信息,一些是次要信息,所以我们在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还要能根据前面的一些规则来辨别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从而界定出文段的重点。第三步:确认性质,找准思路。这是解答这种题型的重要一步,确认题目的
12、性质,就是要看清命题者的思路,准确探索出答题的思路。第四步:理清头绪,准确表达。做好题目之后,可再将选好或修改好的内容代入到原文中,重新理清一下文段的头绪,检查一下前后文的语意是否衔接连贯。例如:2011北京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_,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_,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A.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B.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C.远远地
13、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D.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思维轨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本题考查点设置比较单一,从话题一致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就可得出答案。前面的一句话谈论的中心话题是“纳西古城”,因此应该以“古城”开头;前面有主语“我们”,为了保持话题一致,紧承的一句应该与“我们”保持连贯,所以应该为“远远地就能望见”,后面的一句话,陈述的话题是“上面镌刻着”,所以所表述的中心话题就应该是什么上面,所以应该为“拱形城门”。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
14、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还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性,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同时还要注意特定的情景氛围。一般来说,说话或行文总有特定的语境,而特定语境中往往还有特定的氛围。还要特别关注那些能够显示句间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参考答案】D(二)答题技巧解答连贯题的技巧如下:1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例如: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
15、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A BC D【思维轨迹】原句提出“探索精神”这一话题,谈到“物质生活需要”,将“物质需要”与话题“探索精神”联系起来,谈到“秩序”,将“秩序”引到“数学”的话题上,将“物质需要”“秩序”与“探索精神”这个话题统一起来。【参考答案】A2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流通畅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88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