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三节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 届高三 语文 二轮 复习 课件 第三 三节 诗歌 表达 技巧
- 资源描述:
-
1、第三节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情盘点.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如何处理情景关系江西卷: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江苏卷:颈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浙江卷:开篇有何特点?分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辽宁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赏析安徽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三、四句进行赏析福建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进行赏析考情盘点2010年全国卷: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国卷: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山东卷: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安徽卷: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浙江卷: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天津卷: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
2、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辽宁卷: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湖北卷: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广东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考情分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对表达方式的鉴赏,对行文结构的鉴赏和对其他表现手法的鉴赏。常呈现以下特点:采点的阅读区间小,往往针对某个句子而言。技巧角度较为单一、明确、常见。答案简洁,一般不要求结合诗句语言分析,也不要求作表达效果的分析。1(2011新课
3、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_解析(1)这首七律,诗人通过望中所见,写出了春日 黄昏之惨淡景色及由此触发的国事兴亡之感。首联即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野郊四望,一片荒凉;泾水依傍乡村绕曲折沉默无语。此时此景
4、让诗人顿生“消魂”之情,“消魂”指心极其哀愁也。颔联寓情于景:本应萋萋的春草却早已衰败,本应生机勃勃的田园却已残破,让诗人更生愁思之心。颈联写出了天色的变化,残阳西下,远山、近树都笼罩在这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哀愁。尾联则通过感慨“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的主旨。(2)此题要求鉴赏诗歌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考生要明确三点:一是诗人的情感是什么?二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三是情景相生,二者是如何转化依托的?由上题可知诗人的情感是哀叹唐王朝的衰败,景物的特点是荒凉残破。诗歌情与景关系的鉴赏术语为考生熟知。由此即可整合出答案
5、。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2(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_(2)简析画线句表现手法。(4分)_解析(1)“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概。情语之后,
6、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实景,也是历史画面的写照。(2)“一往情深深几许”为以情相问,但是以景来作答,把自己抽象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形象的深秋之景来作答。意象的选用十分恰当,借“深山”“夕照”“秋雨”写出自己心中的怅惘之情。答案(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3(2011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
7、,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答:_(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答:_解析(1)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 的关键 词,如本 诗中的“人意静”,其他如“伤”“悲”“愁”等词。二要注意景物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与人物有关的事及人物的言谈举止,借此判断人物的感情,如本诗中的“临水”“见初日”“学野凫”等。当然,还要注意某些诗句中隐含的情感信息,如“安得学野凫”一句就隐含着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8、2)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记忆一些常见手法,如对比,对偶,比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还要注意写景状物的角度,如动静角度,视听角度等。分析原诗,对号入座,答案务必准确、全面。对偶是古诗中常见技巧,考生往往视而不见,要注意。答案(1)答题要点: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切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
9、(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4(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1)抓住诗句中关键字眼思考“凤凰”的品性。饮醴泉体现爱洁净,提取“洁”;栖
10、山冈体现居高处,提取“高”,彻九州以声高写才高,提取“才高”;望八荒以望远写志远,提取“志远”。(2)联系阮籍生活的时代背景,联系竹林七贤的常识,联系滕王阁序有关阮籍的典故,了解阮籍的处境和思想。明确阮籍身仕乱朝处的危险不得不处事谨慎,思想情感反映在诗歌中比较隐晦曲折,往往借助象征手法表达心意,这首诗就是以凤凰自比。书写自己高洁的品格艰难的处境,表达自己志存高远却报国无路的哀伤。答案(1)“清朝饮醴泉”表现了凤凰对高洁之志的坚持;“日夕栖山冈”表现了凤凰远离世俗之污浊的志向;“高鸣彻九州”表明了凤凰有关怀天下之志向;“延颈望八荒”,表现了凤凰对不为他人所认同的孤寂生活的坚守。(2)整体上运用了
1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将自己的感情借凤凰写出,表达了阮籍在魏晋黑暗的政治背景下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宁可坚持自身之高洁的志向;同时,凤凰这一意象也表明了作者希望身边的政治能早日清明起来的企盼;适逢商风起等后半部分,表明了作者身处压抑的政治环境,不能有所作为的怅恨。(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答:_现场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